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管执法 > 

北京通州建立“无事不扰”企业清单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4-12-18

  本报讯 自今年7月北京市全面推行“一码检查”改革以来,通州区根据“无事不扰”企业清单,对9735家终止393次重复检查,提高监管质效,减轻企业负担。
  此次推行的“一码检查”,是指各监管部门在实施行政检查和访企活动前,均需使用“京办”小程序扫描企业营业执照上的“企业码”,向被检查主体展示检查任务、检查人员等信息后,方可开展行政检查或访企活动。“实际工作中,执法人员会统一扫描营业执照上的企业码或识别法人证书上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通过‘扫码检查’实施行政检查,通过‘扫码报到’记录其他访企活动,实现监管信息全程记载、监管执法全程留痕,以技术手段规范监管执法行为。”通州区市场监管局企业信用建设与管理科科长刘海燕说。
  作为全区“一码检查”监管改革的牵头部门,通州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以“无事不扰”企业清单为基础,密切结合非现场监管手段,全力打造规范、高效、精准的副中心监管新生态,使得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监管效能不高等痛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刘海燕介绍,今年5月通州区就确定了第一批包含781家企业的“无事不扰”企业清单,10月份第二批“无事不扰”企业为8954家,截至目前“无事不扰”企业清单共包含9735家企业。相关数据显示,今年7月至11月,通州区各部门月均检查量较去年同期下降79%,3.6万次执法检查通过非现场检查方式组织实施。全区各部门共对“无事不扰”清单企业组织日常检查、巡查13次,99.8%的清单主体未受到投诉举报、专项检查以外的现场检查。
  据了解,“一码检查”将检查人员、检查内容、检查标准、检查流程全部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促进行政检查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系统还建立扫码“提示”“阻断”机制,如同一经营主体短时间内被多次检查,系统将向后续检查及访企人员作出“扰企”提示,并对严重扰企行为进行阻断,减少随意检查、低效检查和部门间的重复检查。截至目前,系统共发出重复检查提示450次,除涉及投诉举报、专项检查等必须检查的情形外,各部门第一时间终止393次重复检查任务,重复检查减少87%。

□裴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