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1-16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回应民营经济各类关切,优化各项涉企服务,打出助企帮扶“组合拳”,提升民营企业谋发展、谋改革、谋创新的积极性,切实推动民营经济向快向好发展。
着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市场监管总局深入整治重点领域市场垄断问题,强化监管执法,依法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提升经营者集中审查质效,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大力破除垄断突出问题。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11件。查处燃气、水务等公用事业领域垄断案件,减轻经营主体负担。查处机动车检测、建材、驾校等领域垄断行为,打击协同涨价行为,有力纠治市场竞争乱象。创新监管执法方式方法,促进市场竞争秩序持续向好。
浙江对标世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出台全国首个公平竞争审查政府规章《浙江省公平竞争审查办法》,以法治化手段保障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四川推广运用“双不”规则,探索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积分制改革,防止“小过重罚”。宁夏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对滥用权力排除限制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招投标行为“零容忍”,切实为民营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
市场监管总局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有效落实。制定《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系统梳理市场监管领域行政许可事项,逐项明确许可基本要素、审批标准。持续推进经营主体注册、注销便利化,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互通互享应用。
四川创新推出“三朵云服务”,为140万户经营主体提供营商“云地图”,为1.3万户经营主体办理“云迁移”,探索川渝开放合作区“云注册”。
浙江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企业码”应用为契机,以推广电子营业执照“身份认证+数据共享+关联展示”功能为抓手,着力打造全领域、全链条、全方位电子营业执照“企业码”应用体系。
山东将企业从注册开办到清算退出全过程中15件高频发生事项系统集成,做到“一链办理、一照汇集、一码通行”。
贵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办照容易办证难”问题。
……
一项项破除市场准入壁垒的改革创新举措落实落地,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加宽松的投资兴业环境。
治理涉企违规收费
水深则鱼悦。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根植于良好的市场环境。2024年,市场监管部门加大对涉企违规收费的监管执法力度,切实助企减负,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法治保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订为契机,明确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收费管理的法定要求。推动出台《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细化涉企收费违法违规行为认定标准。强化《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行为合规指南》实施,进一步规范社会组织收费行为。加快修订完善各领域涉企收费执法指南、合规指南,夯实收费监管的法治基础。
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设立收费项目。针对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行业协会收费问题,加强涉企收费政策文件源头把关,对检查发现没有法定依据的政策文件,及时推动修改、废止。针对金融机构、水电气暖企业等收费主体加强检查抽查,坚决治理重复收费、强制收费等问题。
加大对乱收费行为的惩戒力度。对行政机关、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在特定领域和环节具有优势地位的收费主体,综合运用市场监管、行业监管、信用监管等手段,严厉打击各类违规收费行为。
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加强对乱收费问题的源头治理,探索建立涉企收费政策文件合规审查制度,有效解决政策文件增加企业付费义务、加重企业负担等问题。完善常态化问题线索收集机制,建立涉企收费监测点,充分发挥其治理乱收费“前哨站”作用。
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
为解决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切实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市场监管总局开展打击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以“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对大型企业进行抽查,摸底数、出重拳、抓大案、严查处,重点检查其年度报告公示信息中逾期尚未支付合同情况是否真实准确。对未按规定公示或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大型企业,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专项行动共检查大型企业1.55万户,发现隐瞒拖欠账款企业270户,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93户。
对个体工商户开展精准帮扶
个体工商户是我国数量最多的经营主体,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2024年年初,市场监管总局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提升发展质量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指导各地对“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个体工商户采取差异化帮扶措施,满足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组织开展“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认定培育,出台针对性举措,切实发挥“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整体发展水平提升。
在创新服务举措方面持续发力。2024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13个部门,持续开展以“分类帮扶、激发活力、服务发展”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组织开展宣讲培训、就业对接、便民消费、金融支持等6方面11个主题活动,积极推动政策落实,提升服务水平。开发建设“全国个体工商户发展网”,围绕个体工商户政策咨询、证照办理、财税管理、招工用工、技能培训等方面需求,链接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互联网平台、金融机构等,为个体工商户提供多样化、市场化、常态化服务。
在完善制度措施方面持续发力。市场监管总局正在研究制定《个体工商户促进发展和规范登记管理规定》,明确市场监管部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重点举措,解决“个转企”登记、经营权继承、市场退出等重点难点问题,支持个体工商户长远发展。
建立常态化沟通帮扶机制
总局建立与个体工商户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总局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个体工商户座谈会,听取个体工商户代表经营情况和诉求建议。加强与互联网平台等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开展食品生产“千企万坊”帮扶行动,指导各地帮扶企业1100余家,小作坊1万余家。开展“餐饮从业人员培训年”等活动,推动餐饮业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宁夏充分发挥“小个专”综合党委、党建工作指导站和个私协会作用,引导民营企业正确理解“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政策,提振信心,大胆发展。贵州对“小个专”经营主体开展调研,分行业、分类别摸清其生产经营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提高“小个专”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质量。湖北连续4年以省局1号文件印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文件,全面优化升级“一网好办”,内部融合联动“一键联办”,外部高效联通“一次办好”。安徽建立民营企业座谈会和民营企业联系点等制度,常态化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江苏举办市场监管“会客厅”活动,收集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问题清单,逐项予以解决。
□本报记者 王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