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1-17
前阵子,看到今年央视春晚的标志“巳巳如意纹”,顿觉惊艳。两个“巳”字首尾相接,恰似中国传统的如意纹样,谐音“事事如意”。“巳巳如意纹”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谐音梗,它宛如一把开启古老文化宝库的钥匙,瞬间吸引了众人目光。
今年为农历乙巳年,十二生肖中的蛇对应“巳”,这一关联源远流长。甲骨文里的“巳”字,恰似一条灵动的虫蛇,以其为设计基元,无疑是对蛇年最贴切的呼应。深入探究,学界普遍认为“巳”字呈现的是“腹中胎儿”之形。翻阅古籍,顾野王《玉篇》中“巳,嗣也”的记载,点明其代表生长、繁衍之意。当“巳蛇”标志幻化成精美纹样铺陈开来,如同一场生命的盛大演绎,那蜿蜒的线条正是生命律动的轨迹。
这熟悉的“巳蛇”纹样,单看似小蛇,成双成对时神似古代文物如意的优雅模样,这便是巳巳如意纹。巧妙的是,“巳”字镜像翻转成就“乙”字,既契合乙巳年的纪年法,美观且富有深意,又寄托着对平衡圆满的祈愿。图案仿若首尾相接的小蛇,如同青铜器上的蟠虺纹,四方连续展开,威严庄重扑面而来,寓意绵延不绝,诠释着生生不息的真谛。
甲骨文中“巳”又如胎儿蜷缩母体的模样,昭示生命起始,其曲折形态牵起人与蛇的隐秘纽带。追溯华夏文明起源,在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蛇从原始图腾蜕变,融入华夏民族对生命、对世界的认知构建,伏羲女娲的人面蛇身形象,更是将这份崇拜深植人心。蛇在古代先民眼中,是阴阳和谐、万物生成的宇宙观的重要代表。这份对蛇的精神尊崇,在巳巳如意纹里熠熠生辉。它集天干地支、甲骨文、如意纹、青铜器蛇纹等多元文化于一体,散发神秘古韵与新潮魅力,映照古老传承与现代光芒。
正所谓“巳蛇出洞,百虫蛰伏;灵蛇起舞,春满大地”。在古代天干地支体系里,“巳”位列第六,对应上午九时到十一时,彼时蛇在草丛中最为活跃。古人视此为阳气最盛之时,故“巳”与五行之火相连,象征活力与希望,如王充在《论衡・物势》所云:“巳,火也,其禽蛇也。”
在老祖宗眼里,纹样不仅是装饰,更承载着历史,传递着文化。除了巳巳如意纹,还有敦煌花卉纹、花鸟纹、火云纹、富贵图意纹、花蝶纹等很多中国传统纹样,都蕴含着生生不息的美好寓意。
“巳”象征着万物见、成文章。在这即将到来的蛇年,“巳”字承载的厚重文化破土而出,绽放光芒。双巳对称恰似如意,事事如意的祈愿背后,是喜庆团圆的家国情怀,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根脉蓬勃跳动、生生不息的时代强音。它穿越历史硝烟,跨过岁月洪流,在当下汇聚成磅礴力量,激励我们传承、创新,向着未来奋勇前行,续写华夏文明新的传奇华章。
□杨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