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1-21
近年来,山东省汶上县市场监管局坚定扛起食品安全监管重要职责,以“1+3+1”全周期治理路径为主线,防“最先一米”,抓“全域覆盖”,攻“全程监管”,促“全民参与”,通“最后一里”,努力写好新征程食品安全监管“汶上答卷”。
聚焦风险防控“最先一米”
围绕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节日,盯紧两会、中高考、大型赛事等重大活动,提前介入,全时段加密企业自查、执法检查“双查覆盖”频次,全方位加大快速检测、监督抽检“双检协同”力度。突出常态长效治理,建立一周一梳理、一月一研判、一季一会商风险管控机制,做好投诉举报、监督抽检、日常检查、执法办案、舆情监测等大数据分析,建立问题清单,形成风险台账,落实风险闭环管控。统筹城乡等区域及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推进风险分级,落实靶向监管、分类管控。聚焦农兽药残留、“两超一非”等重点问题,“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三小”、批发市场等重点场所推进专项治理。重点区域、重要业态、重点品种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投诉举报数量减少。
聚焦全域覆盖“到底到边”
梳理规范食品安全信息采集、日常检查、政策宣传、协助执法等食品安全网格员监督事项,制定岗位公示、定期服务、考核评价、检查走访、学习培训制度。调整完善市场监管网格,全县495个村(社区)食品安全监管实现无盲点、全覆盖。整合市场监管部门执法力量及镇街社区工作者、公益性岗位人员力量,组建“专业+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在商业综合体、餐饮聚集区等场所设立“心声·聚格”工作站,作为专业网格员和专职网格员联动办公阵地。按照“简单、简便、简化”原则制定网格员食品安全任务清单,实施网格员“量化计分”管理模式,开展“星级网格员”评选,设立网格员食品安全专项奖励资金,依托市场监管所建设“网格员之家”。
聚焦全程监管可追可溯
提升“山东食链”食品追溯系统使用效能,侧重“10+3”食品种类、业态,聚焦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农批市场等上游主体,坚持“集中培训+线上交流+上门指导”融合推进,4600余家食品企业注册“山东食链”,激活率达到100%,上链使用率达90%以上。围绕打造“阳光下的盘中餐”,对164家学校(幼儿园)食堂、5家校外集中供餐单位、16家养老机构食堂,全覆盖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常态化开展线上巡查、云上监管。充分利用“智慧市场监管执法”手机App开展无纸化、电子化执法检查,信息获取、问题记录、证据采集、结果录入全部“掌上完成”。
聚焦全民参与共治共享
开展“守护舌尖安全民意诉求征集”“食安专题行”“你点我检”“你拍我检”等活动,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累计走访群众2.3万人(次),征集意见建议1100余条。突出群众参与、媒体互动,精心策划实施“寻找笑脸就餐”“眼见为食”“学校食堂开放日”“食品快检零距离体验”等活动80余次。实施“食品安全示范引领工程”,打造“精特美小作坊”“三标生产企业”“规范化农贸市场”“农村大集示范点”“网络订餐示范店”等食安示范方阵。聚集汶上芦花鸡、白莲藕、大荸荠等食品类汶上县地理标志产品,在次邱镇建成全市第一家食品主题的地理标志产品展馆。常态化发布食品安全“红黑榜”,实施入榜、出榜动态管理。成立汶上县外卖行业党委,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引领2个平台、500余家入网餐饮单位抓规范、促提升,300多名外卖员成为食品安全“流动监督员”。组建汶上红色餐饮党建联盟,吸纳30余家餐饮单位加入。创建“红帆领航·食品安全”党建示范点,有效提升全县餐饮服务水平。
聚焦责任落实“最后一里”
面向基层一线执法人员开展“如何落实食品安全职责”大学习、大讨论和“心系食安事、肩扛食安责”专题教育。打造“科所联动2.0版”,局班子成员带头,机关干部每周至少2天主动到乡镇(街道)市场监管所报到,开展“基层体验日”“当一天基层所长”“我为食安加油干”主题实践活动,进食品车间、到超市仓库、查餐饮后厨。启动“‘小局大所’提升工程”,开展基层市场监管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全面配齐执法装备,建成四星所2个、三星所1个。开展执法办案、食品快检等技能培训、业务比武,推动基层监管人员能力提升。针对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实行与年底考核挂钩、与提拔晋升挂钩“双挂钩”和“红黄蓝”亮牌督办机制,倒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落地见效。
□山东省汶上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