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1-21
法治市场监管建设的基础、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都在基层。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全面开展“法治下基层”活动,上下结合、系统联动,强化基层法治建设,激发基层法治活力,提升基层法治水平,为市场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立法下基层,让法律制度行得通、真管用
立法务求见实效。紧扣基层执法监管实际,不断提高立法精细化水平,确保制定的法规规章务实管用。2023年,围绕基层普遍反映的小餐饮店和小食杂店监管难、处罚难等问题,该局推动修订《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将小食杂店纳入监管范围,填补自治区小规模食品经营业态的监管空白。2024年,该局委托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对《内蒙古自治区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管理办法》开展立法后评估,汇总分析14个盟市局和自治区党委编办、发改委、民政厅、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法规规章贯彻情况、存在问题及意见建议,推动规章有效实施,并为总局即将出台的部门规章提供实践参考。
立规重在破难题。针对行政处罚裁量权难以把握的问题,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司法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等四张清单,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不断细化量化处罚尺度,为基层执法提供更加精准的处罚裁量依据。为切实解决基层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不到位问题,该局先后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音像记录管理办法(试行)》,修订《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音像记录设备的配备、使用和管理。全面推行“体检式监管服务型执法”模式,配套出台一系列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监管方式的制度措施,为进一步提高行政监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发挥积极作用。
执法监督下基层,让执法行为有力度、有温度
执法监督提效能。采取抽调基层骨干交叉互查、座谈交流、查阅资料、抽查案卷等方式,重点对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行刑衔接等基层执法薄弱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有针对性地指导基层立行立改,推广执法办案经验和亮点,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案卷评查见真章。通过典型案例展演汇报、现场观摩模拟办案、专家现场点评、优秀案例评选、交叉互评案卷等方式,深入开展全区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坚持“查严、查细、查实、查全”,做到“一案一评查,一案一反馈,一案一整改”。强化先进典型示范引领,逐年评选推广优秀案例,以案为鉴、促改、以案提质。2024年,该局组织开展全区市场监管系统行政执法案卷集中评查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执法业务骨干对70卷参评案卷互查互评,逐一打分;汇报展演14个典型案例;评选出8个优秀案例在自治区推广。
法治评估重实效。聘请第三方专业团队对自治区法治市场监管建设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等10个方面,评估对象实现自治区本级及各盟市局全覆盖。通过开展评估工作,全面、客观掌握自治区法治市场监管建设现状,及时发现反馈问题,推广先进经验做法,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普法下基层,让法治宣传教育接地气、入人心
法治培训全覆盖。“线上+线下”开展常态化培训。通过领导干部季度学法、业务条线系统培训、律师和业务骨干定期讲法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形成横向覆盖各专业领域、纵向贯穿全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的培训体系。深入开展“送法下基层”活动。选派法治专家赴各盟市就基层执法困惑问题开展法治培训,实现14个盟市、5000余名执法人员全覆盖,有效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精准性。组织开展系统内公职律师专题培训。通过定期培训、健全考评体系等方式,充分调动公职律师的积极性,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的市场监管公职律师队伍。
疑难案件集中审。按季度开展疑难案件线上研讨,对基层疑难案件集中会审,研究讨论法条竞合适用、争议条款理解和复杂法律关系处理等问题,邀请业内专家骨干答疑指导,进一步理清办案思路、明确处理方向,有效提升执法人员办案能力水平,为规范行政执法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已组织线上研讨活动8次,分析解决疑难案件60件。
法治比武强能力。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全区市场监管系统法律知识竞赛。首届知识竞赛仅线上答题阶段,全系统就有11228名干部职工参加,参与率达98.36%。第二届线上答题阶段邀请社会公众共同参与,超7万人次答题,取得良好普法宣传效果。2024年,该局举办内蒙古自治区首届电子数据取证大比武和登记注册业务能力大比武等活动,以赛代训、以赛促学,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提升。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