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2-21
在当代文坛,贾梦玮身兼多职,作家、编辑家、评论家和文学工作组织者。他策划责编的作品,有9篇(部)将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收入囊中;其个人散文创作同样出色,把在场主义散文奖、十月文学奖等诸多奖项揽于一身。近期,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他的随笔集《往日情感》,如同一颗温润独特的明珠,引领读者回溯时光,打捞那些或深沉或轻盈的情感碎片。
长期的编辑经历,让贾梦玮练就甄别文字的“火眼金睛”,使《往日情感》行文如精美的艺术品。书中毫无冗余,用词精准、表意凝练,完美契合海明威的“冰山原则”,文字简洁却暗藏深厚情感,读者稍一触碰,内心便泛起波澜。
开篇《地铁上也有生离死别》荣获汪曾祺文学奖,彰显贾梦玮对日常的敏锐洞察。评论家郜元宝感慨:“乘坐地铁的经历众人皆有,久而久之,麻木之感悄然滋生。贾梦玮却别具慧眼,将那些我们曾有却任其飘散的感慨悉心收集,串联成篇,构筑起一套相对系统且不断深入探寻的文字体系。”这份独特,令郜元宝直呼“震惊”。
从散文艺术看,书中篇章形散神聚。贾梦玮以回忆为线,串起童年纯真、青年逐梦、中年省思等不同阶段场景。如《老房子》,从老屋斑驳墙壁、吱呀木门写起,看似随意勾勒一砖一瓦,实则将往昔家族眷恋、邻里情谊尽纳其中。曾经院子里嬉笑孩童,如今散落天涯,老屋静静矗立,诉说着悠悠往事,承载着岁月与情感。
贾梦玮坦言:“我对诗歌和小说创作缺乏灵感与冲动,散文才是与我灵魂最为契合的文体。”情感无疑是这部散文集的灵魂。贾梦玮情感抒发内敛深沉,没有大悲大喜,多是沧桑后的淡然温情。写祖辈思念,是清明墓前野花、忆祖母纳鞋手艺时指尖的颤抖;写友情,是老友重逢酒桌上欲言又止又心领神会的眼神。如同蒲宁缅怀旧俄贵族生活,于细微处见深情,让读者感同身受,情感在心中流淌。
评论家丁晓原称赞,梦玮的“贾”语更贴近散文本真的“真”言,堪称“真”散文的典范之作。在我看来,“真”散文贵在有分量、有温度。书中回忆带着时代烙印,展开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画卷。从物资匮乏时粮票、布票记忆,到改革开放时年轻人打拼的憧憬迷茫,贾梦玮以个体映照时代。他笔下小镇集市,从露天摆摊、以物易物走向整齐摊位、电子秤计量,不仅是商业进步,更是时代前行的具象。在回忆与时代交织中,可见个体命运随时代起伏,又顽强生长。
在人文关怀层面,贾梦玮聚焦被时代遗忘的角落与人群。他书写乡村手艺人技艺失传,铁匠铺老铁匠落寞的背影令人叹息;还有老街坊在城市更新中失去家园,孤寡老人的彷徨与坚守。他为小人物发声,赋予尊严温暖,如沈从文书写湘西底层人民,展现人性美好坚韧,让读者发现生活微光。
贾梦玮说,时间造成了“往日”的流动,呈现着自己的“年轮”。但“往日情感”是没有年龄的。“往日”是掠夺,“往日情感”却是沉淀,是一种沉默。对他而言,《往日情感》不仅是对流逝岁月的深情挽歌,更是赠予读者的心灵良药。书中记录的生命中的点滴过往、炽热情感、时代刻痕与人性温暖,共同构成了存在与热爱的有力证明,值得反复咂摸品味。读完此书,仿佛与老友畅聊,于喧嚣尘世觅得静谧心田,让往昔清泉润泽荒芜心灵。
□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