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2-24
“来重庆旅游,必须要乘坐长江索道!”2月17日,春节的节日氛围还未散去,来自江苏的游客徐女士和朋友早早来到渝中区新华路的长江索道口排队购票,准备体验一把横渡长江的豪情。
听导向轮转动的声音、仔细查看索道轿厢以及轿厢摆动幅度是否存在异常……在游客乘坐索道打卡的背后,渝中区市场监管局针对节日期间长江索道“全勤”的运行状态,制定了一套针对性“体检”方案,保障长江索道运行安全。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1月24日召开的重庆市市场监管系统工作会,奏响了新一年奋斗征程的号角。节后,重庆市市场监管系统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优化监管服务开新局,打好工作“提前量”,全力攻坚第一季度“开门红”,为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按下“快进键”。
服务不“打烊” 市场准入更高效便捷
“从咨询到拿照只用了10分钟,而且是在周末,重庆速度让我们跨省创业‘零障碍’!”2月15日,来自四川省的经营者张召平通过重庆市铜梁区市场监管局企业开办窗口“周末不打烊”服务,仅用10分钟便领取到重庆圣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原来,因业务拓展需求,张召平需在铜梁设立建筑公司,其股东分布四川、浙江等地。该企业6名股东通过手机端完成跨省协同办理,实现“一次不跑”办结全流程。这也是铜梁区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休息时间没处办”痛点,竭力为创业营造高效便捷市场准入环境的一个缩影。
今年,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重庆市已有经营主体375.5万户,位居直辖市第一,其中企业占比31.8%,居西部第一。这一成绩,得益于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推出的“渝悦易企办”服务体系。该体系通过打造企业开办、变更、迁移、注销等14个“一件事”应用场景,实现了企业开办“一日办结”、注销“一网通办”、迁移“一键办理”的高效便捷服务。
此外,重庆市江北区推行市场准入“五个一”举措,即“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表申报、一次办结、一日办结”,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巫山县设置“随地办”试点窗口,便利群众和经营主体。
惠民强企有感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公司在春节前刚获批川渝地区首张特医食品注册证书,节后市场监管部门就开启‘加速’模式,这周就能获得生产许可,下个月即可实现上市销售!”2月17日,位于重庆市荣昌区的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忙着生产。制药厂总经理黄介告诉记者,公司申请的特殊医学用途蛋白质组件配方食品在1月成功获得市场监管总局颁发的注册证书,实现了重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线零的突破,填补了川渝地区在该生产领域的空白。
其间,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积极主动服务,深入企业现场办公,就特医食品注册、生产许可、质量体系、生产控制、安全管理、知识产权、商标注册、广告宣传等方面同企业进行“面对面”解答,指导完善特医食品注册和生产许可相关条件,帮助解决特医食品生产销售遇到的政策和技术难题。
在减负赋能方面,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探索用有“温度”的监管,破解经营主体“成长的烦恼”。该局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服务型执法的指导意见,依法对1404件轻微违法案件不予处罚、285件不予实施强制措施。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罚没退金额3182.93万元。建立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机制,累计推动“个转企”9390户。黔江区“黔质贷”、大足区“足质信誉贷”、九龙坡区“龙质险”等质量金融产品帮助企业融资超30亿元。
升级“智造”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春节前后是“重庆小面”预包装食品的销售旺季。在龙头企业井谷元智能化车间里,机械臂精准分装“重庆小面”,这是重庆市第一条智能化、自动化“重庆小面”生产线,完成“信用+食品生产”场景智能化应用。
为推动小面产业发展,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质量调研,推动井谷元以“生产线、车间、工厂”为基本单元实施智能化改造,“重庆小面专用面生产及保鲜抑菌技术创新”入围全国企业首席质量官质量变革创新典型案例。同时,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破“卡”解“难”攻关,形成15项具有推广价值的技术成果,13个项目成功实现产业转化,新增功能性面条9款,新开发预包装产品20余款。
近年来,重庆市在质量强市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90.6,步入“竞争力很强”行列,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三。重庆市实施优质企业培育“春笋”计划,全市企业首席质量官数量达到2.25万名,居全国第三。此外,重庆市还开展了51个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项目,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线电缆、己二酸等产业入选全国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在质量基础设施方面,重庆市牵头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标准化联盟,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和行业标准395项,发布地方标准268项。
战鼓声声急,春山在望时。从长江索道的“安全体检”到特医食品的“破冰突围”,从“周末不打烊”的政务服务到小面产业的“智造升级”,重庆市市场监管部门正以饱满的热情推动市场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再上新台阶。
迎着春光,这座山城的市场监管故事,已然翻开新篇章。
□本报记者 常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