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03
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某社区便利店,经营者老张望着墙上崭新的营业执照,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几个月前因疏忽未及时变更经营许可险些被处罚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市场监管执法的新变化。这背后,正是南昌市市场监管局探索“有温度的执法”的生动注脚。近年来,该局纵深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仅在2024年,适用“四张清单”案件733件,减免金额达3400余万元,为经营主体营造了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自2021年4月起,南昌市局在全省率先出台了1.0版免罚清单,对30个轻微违法行为予以免罚,到2022年8月,2.0版对十大领域116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今年初,南昌市局又着手拟定3.0版,持续扩容“四张清单”覆盖范围,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新版“四张清单”(涵盖不予处罚、从轻、减轻、不予强制清单)将严格监管执法与问需市场需求相结合,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10个领域扩大为15个领域,116项免罚事项增至160项,特别增加新业态下平台经济监管、社会反映强烈突出矛盾、行政复议诉讼纠错率高问题等事项,从制度上避免“小过重罚”“过罚不当”问题发生。“四张清单”的事项总数从176项扩容至250余项,清单迭代升级实现了从1.0到3.0的跨越式发展,扩大了执法温度的辐射范围。
南昌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优化制度设计,配套制定了免罚案件制度,成立了免罚案件评审委员会,规范了免罚案件审核程序。完善的免罚制度对执法人员来说也是一种“减负、松绑”,让他们敢于也愿意给企业免罚,有效消除问责顾虑。
南昌市市场监管局建立免罚案例定期发布机制,通过一个个具体、鲜活的案例,清晰界定“免罚”与“必罚”的界限。这一举措不仅引导经营主体对照案例自查自纠,实现从“被动执法”到“主动合规”的转变,还促使执法人员严格按照程序执法,防止出现“应免未免”或“应罚未罚”的随意执法行为。
南昌市局运用普法教育、行政指导等方式,对个案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及时对同类企业进行提醒、预警、敦促,帮助经营主体纠正偏差、防患于未然,切实筑牢企业合规经营“防火墙”。
南昌市局依托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系统,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等信息统一归集至经营主体名下,绘制经营主体信用层级画像(ABCD四级),实现信用风险监测预警。对信用风险较低的经营主体,给予一定时间的“观察期”,对信用风险高的经营主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实行触发式监管。2024年度,“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抽查事项达98.92%,低风险经营主体“无事不扰”率达99.65%。
南昌市局给予“四新经济”发展包容期,在“包容期”内采取建议、提醒、约谈等柔性监管方式,广泛使用宣传引导、信用承诺、行政告诫等非强制性手段,试行“无事不扰”但“有求必应”的监管模式。对企业年报违法行为给予宽展期,通过官网公告的方式提醒告诫经营主体及时报送年报,对经营主体未按规定期限公示或者报送年报行为给予宽展期,既让执法添了人情味,又提升了企业年报完成率。2024年,南昌市企业平均年报率达到97.55%。
南昌市市场监管局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行柔性执法办法(试行)》,充分发挥警示与教育作用,根据行政相对人的具体情况和案件不同特点,灵活地采取行政建议、告诫、约谈、提示等行政指导方式,引导行政相对人主动、自觉履行法律义务、纠正违法行为、消除危害后果。
对当事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南昌市局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仍需再次向当事人释法,采取签订承诺书等方式教育、引导、督促其自觉守法,承诺书等相关材料一并存入案卷归档。
南昌市市场监管局不定期组织对免罚案件进行随机抽查回访,形成监管执法闭环。重点了解开展法治教育的效果,跟踪当事人的实际整改情况,形成免罚、整改、规范工作闭环。回访发现免罚当事人未知其错或者仍存侥幸心理的,结合当事人的违法情形,进一步辨法析理,让其知法敬法、真心整改。
(龚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