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3-05
春回大地,各种野菜生机勃勃竞相长出。虽然不少野菜都有食疗功能,但是注意事项也不少。为帮助公众安全健康食用野菜,特作如下消费提示——
野菜,是指可以作为蔬菜或用来充饥的野生植物的统称,广泛生长于自然环境中。与栽培蔬菜相比,野菜含有更加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许多野菜本身就是药用植物,比如蒲公英、鱼腥草、马齿苋等。也有些野菜与有毒植物很相像,容易误采误食中毒,严重的危及生命。因此,对不熟悉的野菜,公众不要采摘,避免误食有毒野菜。
如何购买、采摘野菜
如果想吃野菜,推荐在可靠的渠道买,比如农贸市场、超市或者线上买菜平台等。这些渠道通常会定期进行抽检,能够确保食材的安全性。一些线上买菜平台还会提供质检报告,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在购买时,注意选择叶片鲜绿、无黄斑、无虫蛀的野菜,避免购买到受污染或变质的产品。不要在路边摊贩或流动摊位购买。为避免储存不当变质,野菜最好现买现吃,不要长时间存放。
野菜经营者应严把原料关,不得采购无合法来源的野菜,严禁生产加工销售有毒野菜。同时,要保证野菜原料新鲜,采用合理的储存条件、生产加工和制作工艺。野菜经营企业应保证产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出厂时检验合格。
如果坚持要自己采摘野菜,需特别注意两点:
一是选址要远离污染源,距离公路近的野菜受到汽车尾气的污染,容易铅、镉超标。
二是准确辨认植物,如果你不是经常挖野菜,非常容易混淆,建议就别采摘了,以免采摘到外形相似但有毒的植物。
最后,刚从野外采回的野菜,表面可能会附着一些泥土、杂质和农药残留等,在食用前,一定要将野菜清洗干净,叶片朝下用流动水冲洗30秒,去除表面泥沙,减少杂质残留。
野菜食用注意事项
野菜的食用方式有多种,可凉拌、炒、蒸、煮,还可以做馅、做汤等。食用野菜之前,要摘净去腐,充分清洗;部分野菜有微毒,需经过浸泡、水焯等去毒处理,在炒熟煮(蒸)透后才可食用。
食用野菜重在尝鲜、品味,不要贪吃。按照现代营养学食物分类,野菜属于蔬菜类。专家提醒,各种药食同源的野菜,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食用。多数野菜性凉,特别是苦味野菜,易伤脾胃。
专家提示,如喜欢吃野菜,应根据野菜的不同功效,结合自身体质有选择地适量食用。如患有肾炎和肾结石的人,要少食荠菜,肠胃虚寒、腹泻便溏者也不宜食用过多;香椿为发物,多食易诱使痼疾复发,故慢性疾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阴虚的人吃了香椿后容易加重肝火,尤其是阴虚、燥热的糖尿病患者;春笋虽营养美味,但消化能力差的人、脾虚的人、孕产妇要少吃,有消化道疾病的人最好别吃,消化能力正常的人吃春笋也要适量;田七菜含有活血成分,月经期妇女和孕妇不宜食用,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