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 

兴安创新推进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5-03-21

为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市场监管局立足“以检代培 管育结合”创新监管模式,通过专项检查与现场教学相结合,推动辖区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切实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创新机制,“以检代培”实现监管效能双提升

兴安县市场监管局通过组建“监管+专家”联合检查组,边查边教,破解管理痛点。在开学季入校检查时,现场对学校食堂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操作培训,将检查过程转化为“实景课堂”,对各学校存在的食品安全管理短板、食材采购存储、加工流程、餐具消毒、“三防”管理、食品留样等关键环节,通过“现场纠错+案例讲解”方式,帮助从业人员直观掌握食品安全规范。

该局在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推行“一校一档”动态管理,将检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形成整改清单,限期闭环处理,定期组织“回头看”,实行问题销号管理,将整改成效纳入标杆学校评比体系,倒逼学校主体责任落实落地。

聚焦标准,构建校园食安新格局

在打造“无水”厨房时,兴安县市场监管局制定明确的建设标准,即规范流程减少“溅”水、清洗过程中防止“漏”水、操作加工避免“溢”水、清洁收尾清除“残”水,不使用水管直接冲地面,不直接将水排到地面。截至目前,兴安县打造“无水”厨房151家,帮助学校规范流程25家。

此外,该局还对“无害”厨房建设标准进行详细规定,组织全县学校共设置挡鼠板650余块,更换纱门100余条、纱窗300余扇,更换厨房吊顶12家,更换灭蝇灯80个,有效织密学校食品安全防护网。

同时,还通过推行“4D厨房”,即“整理到位、责任到位、培训到位、执行到位”管理模式,实现后厨透明化。尤其要求做到食品密封存放实现“无串味”、定期清理排水沟达到“无余味”、及时清理餐余垃圾“无溢味”,有效消除学校食堂不良气味,打造清新、舒适的“无味”加工制作环境。

“以前食堂地面湿漉漉的,不得已只能天天穿水胶鞋,改造后,我们不仅能穿布鞋上班,整个工作环境也变得更加整洁了。”无水、无味、无害“三无”厨房建设前后的转变,给兴安县第三小学食堂从业人员带来了切身感受。

此外,兴安县在全县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推行“九关六防三监管”监管模式,制定学校食品从采购到加工、备餐、留样等一系列制度;优先聘任学生家长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成立学校家委会审核学校食材供应商和菜单、落实学校领导和家长陪餐制、家长经申请可进入食堂后厨全程监督食品加工制作。据统计,兴安县151所学校全部落实校长(园长)负责制、陪餐制。

“在与孩子们一起在学校就餐后,我感觉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很到位,我们家长更放心了。”家长王女士在学校陪餐后有感而发。

成效凸显,从“被动整改”到“主动创优”

兴安县设立标杆食堂,为其他学校树立学习榜样,促使各学校在校园食堂管理工作中形成争、赶、超良好氛围,带动全县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质量水平整体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151所学校食堂全覆盖检查,推动食堂100%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改造。

“学校食堂自改造以来,环境卫生更整洁,管理更规范,食品安全更有保障。”兴安县第一小学陈艳梅校长骄傲地说。

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