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天地 > 

构建现代化标准体系 推动重点产业稳链强链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4-02

  去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市场监管局围绕“1028”产业体系,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通过实施“双链融合强基”“对标达标提升”“标准走出去”三大行动,精准突破产业发展关键环节,以构建现代化标准体系为抓手,着力推动重点产业稳链强链,全面赋能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双链融合强基 强化产业内核
  常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重点标准突破攻关,围绕全市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梳理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标准制定路径,建立标准研制培育库,形成重点标准研制清单,加快推动一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2024年,在合成生物领域发布了首个合成基因质量控制国际标准,在氢能领域发布了首个国内氢能助力自行车地方标准,全年新增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255项、省地方标准35项,比上年增长均超过50%。
  常州市先后出台“创新20条”“产业30条”等产业政策持续加码,将国际标准研制项目标准化奖励资金提高至100万元。政府和企业实现联动机制,常州市市场监管局动态跟踪在研项目进度,及时解决在国际标准制修订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目前,全市已累计主导和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52项,跟踪在研ISO、IEC国际标准制修订数量达15项,企业国际标准研制热情高涨。
  该局推进重点产业链标准化提升工程,围绕动力电池、晶硅光伏、工业机器人等6条省重点产业链,编制标准化行动计划与图谱,构建重点产业链标准体系,指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标准化工作,实现创新链、标准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带动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整体稳步提升。

对标达标提升 推动产业整体提升
  常州市市场监管局坚持“需求导向、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对比提升”原则,鼓励企业主动对比、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实施更具竞争力的企业标准,促进企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产品和服务。
  在全面摸清产业主导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执行标准等情况的基础上,该局组织开展“对标达标”培训活动,联合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常州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研究院等技术机构,发布对标达标方案,发动产业链企业参与对标达标行动。以家用电器领域为例,2024年为55家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助力完成129个对标产品,引导企业在产品性能、生产工艺等方面向国际标准看齐,以先进标准带动传统产业提质增量。

标准走出去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常州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深度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不断提升常州企业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该局健全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从“科研团队”单一发展模式向“科研+标准研制团队”多元发展模式转变。在合成生物领域,该局支持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核心成员担任IEC、ISO、国际生物及环境样本库协会等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主席、召集人或专家,在国际政策和规则制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该局加强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互认衔接,指导和支持中认国创检测技术(江苏)有限公司加强新能源充电桩标准互认,获得美国、德国、日本、韩国认证测试实验室等国际资质,最终实现“一次检测、多国通行”,助力中国新能源产品加速出海。
  此外,该局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国际标准化合作,聚焦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标准联通工作,指导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开展“肯尼亚维保基地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项目。该项目成为市场监管总局“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国际合作典型案例,开创了中国标准属地稳链的“非洲模式”,为常州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打开新局面。

□包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