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4-02
本报讯 (记者 陈长飞)4月2日,记者从福建省漳州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开年以来,漳州市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进一步构建从农田到餐桌、从工厂到校园的全链条监管网络。全市通过开展多部门风险会商、农批市场溯源攻坚、“数字阳光工厂”升级、校园食安专项治理等多项行动,以“科技+制度”双轮驱动,坚决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3月21日,漳州市食安办召集市委网信办、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10个部门,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会商及形势分析会,要求各部门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强化全链条监管意识,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的最新部署落实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
漳州市优化农批市场“一品一码”建设,市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近期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前期国家例行风险监测中发现的2个不合格样品相关批发商实施“穿透式”追溯,直抵产地源头。专项工作组召开了由市场开办方、批发商代表、行业协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共同分析目前市场开办者和批发商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办法。
“无论在哪里,我只要点开手机App,就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实时查看生产区环境和工作人员操作等情况。”漳州市芗城区某肉制品加工企业负责人陈智生点开手机上的“重点产品企业端”应用,进入“监控画面”,只见车间内环境整洁干净,操作人员整齐地穿着工作服,规范地佩戴着帽子和手套。这些画面和数据被实时传输到监管平台,实现生产加工过程的“可视化”监管。
芗城区某面制品厂操作人员没穿工作服、漳州某食品有限公司湿度异常……一条条AI预警提示被发送到芗城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监管股工作人员的手机监管端软件。据介绍,目前全区80家“阳光工厂”和301家“阳光小作坊”内装有监控的区域,未戴口罩头套、未规范穿戴工作服等不规范行为,都会被AI自动识别抓拍,形成记录上传至系统平台,并向企业和监管方发出预警。据统计,该系统上线半年,发出温湿度预警341条,AI抓拍违规操作648次,记录各种食品信息超28万条。
此外,2025年春季开学季,漳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教育等部门共同启动“护航校园‘食’光、守护学生‘味’来”食安专项检查行动,各县(区)检查组深入全市各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承包经营企业和供学校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围绕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制作、食品留样、餐具消毒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细致检查,不断提升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