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天地 > 

为壮乡人民“舌尖安全”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4-02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各环节监管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8个方面需要健全完善的协同监管措施和机制。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在党组会上传达学习《意见》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提出贯彻落实工作方案。局党组统一思想,确定将以《意见》为蓝本,聚焦食用农产品“出入”市场衔接、生产经营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重点工作持续发力,通过强化监管合力、强化技术赋能和跨部门协同,严把食用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每道防线,为壮乡人民“舌尖安全”保驾护航。

部门协同 强化监管机制衔接
  “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自治区食药安办副主任,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黄震告诉记者,《意见》出台后,自治区食药安办敦请自治区食药安委各成员单位列出任务工作清单,要求各单位细化工作任务、内容和流程,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事实上,我局在去年就联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制定了《协同推进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的实施方案》,着力解决了多年来广西食用农产品产地种植养殖标准不完善、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不顺畅、检验检测能力不足、重点品种农兽药残留超标等瓶颈难题。”黄震说:“《意见》进一步梳理了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构建了权责分明、衔接有序的监管网络。接下来,广西将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形成更强大的监管合力。”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协调应急处处长刘玉曼说,聚焦《意见》提出的网络食品销售、餐饮服务等方面监管要求,广西将持续对入网销售主体资质进行严格审查,督促网络订餐平台、餐饮经营者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充分发挥“八桂食安”志愿服务队在传播食品安全理念、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等方面的共治作用,推动形成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新格局。
  “《意见》还明确了食品储存、运输、寄递等环节监管要求,这为后续食品经营环节监管工作提供了新思路。”自治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处处长姜正利表示,广西市场监管部门将以此为指引,积极推进相关举措落细落实。

智慧赋能 全面提升监管能力
  “广西市场监管系统将紧扣《意见》部署,着力提升智慧监管效能、深化数据共享协同要求,不断创新监管方式,以数字化、智慧化手段,全方位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姜正利介绍,目前,广西270家获证屠宰场和10.4万户肉商销售者实现主体信息互通共享,1184家校园食品供应商接入“桂食安”系统管理,累计生成追溯信息数据18.3万条,有力推动肉类产品全链条溯源管理。他说,今年该局将以畜禽产品作为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管理突破口,持续加强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密切沟通协作,进一步打通广西动物检疫管理“牧运通—桂”与广西食品安全追溯智慧监管“桂食安”两套系统,实现跨部门智慧化联动溯源。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科技信息处处长傅志忠透露,针对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广西将优化升级“桂食安”追溯智控功能,向下游校园供应商延伸,推进“桂食安”平台与“牧运通—桂”系统对接贯通,让屠宰场、经销商和校园肉类食材供应商的产品流转信息实现无缝对接。此外,还会在“桂食安”明厨亮灶功能模块接入企业后厨操作区等关键区域高清摄像头,覆盖全自治区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食堂,实时抓拍关键区域违规行为并推送预警信息,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整改。

多维发力 彻查整治问题隐患
  “清明节假期过后,我们将组织召开食药安办工作会议,筹备好自治区食药安委工作会议。”黄震表示,广西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相关要求,着力强化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
  黄震说,今年,广西市场监管系统将聚焦群众关心关切和身边小事,持续推进“十个一”百姓满意星级农贸市场建设,聚焦食品安全风险隐患等问题进行重点治理,回应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环境卫生、诚信经营、价格公道、交易公平的急切盼望,推动广西农贸市场“颜值”“价值”双提升。同时,将以食品安全排查整治提升行动为抓手,持续采取多元化监管方式,推动构建“法治化+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社会化+专业化+预防化”的食用农产品综合治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意见》部署要求,在自治区、南宁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切实守牢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南宁市西乡塘区市场监管局局长罗忠彦结合基层工作落实如是说。

□本报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龙慧琳 蒋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