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3
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全国消费维权十大人物,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翟雪利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者。这位扎根消费维权审判一线17年的法官,曾以“网购宠物猫纠纷案”破解新型消费维权难题,为全国贡献了“淄博方案”。
山东省消费者协会专程发来贺信,为这座城市的消费维权创新之举点赞。其荣誉背后,是淄博市创新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消费治理模式的生动实践。
四级联动织密维权“防护网”
在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老马调解工作室”的马友利驾驶面包车翻山越岭,用“望闻问切”四诊法化解纠纷。去年他调解的“万元假酒案”中,河南买家与本地商户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最终以2.1万元和解。30年调解路上,他总结的“算清亲情、信誉、时间、经济、风险五笔账”工作法,让200余件消费纠纷止于田间地头。
如今在淄博,像马友利一样的消费维权调解人员不在少数。28个政府部门横向联动,一张贯通市、区县、基层分会、维权服务站的“四级网络”已串联起消费维权全链条合力。
2024年,市教育局联合开展校外培训“平安消费”行动,检查培训机构1220家,推广使用标准化合同2.1万份。市公安局联合开展打击食药环知犯罪集中销毁假冒伪劣商品活动,破获食药环知领域刑事案件135起。市交通部门“2024清风”行动查处客运违规行为318起,10440件转办件100%办结;市文旅局全年办结旅游投诉1450件,办结率100%;市卫健委联合多部门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专项排查24次,发现问题111条已全部整改到位。市消委会、市律师协会、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建立的“两会两部门”联动调处中心,通过人民调解机制成功化解纠纷127件,调解案例荣获省级“枫桥经验”创新奖。
多元共治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
桓台县云涛社区网格员张华被大家称为居民的“定心丸”。她曾化解一起银发消费纠纷:68岁的王大姨因听信直播课程,花近千元购买不适用的保健品,女儿维权时遭拒。张华反复沟通,最终促成商家扣除红包金额后退款,平息了这场“银发消费”风波。为了让维权知识入脑入心,她将案例编成方言小品《网购受骗记》,居民笑称:“看着笑着就记住了!”
在淄博如张华一样的社区网格员正纷纷化身消费维权“前哨”。2024年,全市发布消费维权警示7.6万次,排查隐患百余处。各区县消保委创新组建“银领”“青松”等退休干部维权工作室,培育“小连工作室”等公职律师品牌,形成专业化调解力量。通过评选30名维权先进工作者,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热情。市场监管干部、法律工作者、媒体代表等156名志愿者组成的指导队伍,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维权服务网络。
机制创新践行维权速度与温度
在博山区,某医药公司因投诉量居高不下被约谈后,投诉量同比下降4.6%,满意率提升3.8%,这正是《淄博市消费领域约谈经营者工作制度》落地见效的缩影。市消保委联合法院构建七项联动化解工作机制,实现司法调解与行政调解无缝衔接,为全省首创。创新制定4类家装合同范本,下载量突破3000次,源头纠纷发生率下降42%。
市场监管部门打造的“2135”投诉快速处置机制,让维权跑出加速度:特急事项2小时回复,1个工作日内办结,紧急事项3天、一般事项5天解决。2024年,全市通过12345、12315等渠道受理投诉举报8.9万件,按时办结率99.99%,为消费者挽回损失853.9万元。2024年,淄博消费者满意度以86.03分跃居全国第15位,三年提升29个位次。
“消费维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消费者共同参与,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淄博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郭亦华表示,未来将继续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用好公益诉讼等工具,让老百姓消费更安心。
刘刚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