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4-09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高度重视《意见》的学习和贯彻落实。4月1日,河南省省长王凯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提升执法检查质效,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切实守牢食品安全防线。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也在第一时间传达学习《意见》精神,研究部署落实相关举措,健全完善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合力。
凝聚共识,织密织牢安全责任网
针对当前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意见》提出了8个方面21条协同监管措施和机制。“如此细致的责任划分,得益于我国长期积累的食品安全治理实践经验,更是紧紧抓住了全链条责任这个关键点。”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一级高级主办李军安表示,“责任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贯穿于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和监管的每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社会信任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此次《意见》强调了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的属地责任、监管部门的防控责任与行业部门的主管责任等。”许昌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科科长罗世营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食品安全都不能保障,这就要求各个部门之间要做好衔接,相互配合、协同监管,共同筑牢食品安全责任网。”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关键在于全链条落实。《意见》中,“协同监管”“综合监管”“联防联控”等关键词备受关注。据河南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早在2022年1月,河南省就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深化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包括产地环境净化、餐饮质量安全、食用农产品市场、“三小”治理、校园食品安全、进口食品、保健食品等在内的源头、交易、配送、重点领域、行业发展等各个环节,积极构建起部门协同监管机制,为进一步完善全链条责任体系奠定了基础。
智慧赋能,探索共护食安新路径
《意见》提出,推动平台和商户实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强化无堂食外卖监管和社会监督等要求。这让河南省市场监管系统条线的各级相关人员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监管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食品安全全链条风险管控的需求。
而此前,河南就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支撑,在全省范围对食品安全全链条进行了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监管”。其中,漯河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实施“智慧监管”新手段,依托“互联网+监管”,整合21个业务监管系统,增加13项新功能,建成以“一中心、一平台、七大业务系统”为核心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累计归集食品生产经营主体33450家,572家校园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100%全覆盖。
校园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中的重中之重,社会关注度高。在河南濮阳,多家幼儿园校门口亮出“食安码”展示牌,实施扫码观后厨一键举报。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可直接扫描二维码观看该学校食堂后厨加工实时音视频,对学校食品安全进行即时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可随时点击按键向市场监管部门或属地教育部门投诉举报。
“智慧监管为食品安全监管注入了新活力。”漯河市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近年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强化监管、积极探索,确保食品安全问题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步履铿锵,打好全链条监管攻坚战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从省到市再到县,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越来越成为市场监管部门的共同关切。
“食品安全责任重大,无论何时都马虎不得。”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建防表示,围绕学习贯彻《意见》,下一步,全省将加快健全食品安全常态化治理机制,持续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全面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用实实在在的成果筑牢食品安全全链条防火墙,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开封市兰考县市场监管局局长刘宪立结合基层工作表示,“我们将认真学习,积极贯彻落实《意见》,以切实举措坚决守牢从农田到餐桌每一道防线。”
□本报记者 杨会玲 通讯员 张利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