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4-09
本报讯 (记者 常 宇)4月7日,记者了解到,为全面深化川渝知识产权合作,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近日在渝签订《知识产权促进新质生产力 服务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
根据《协议》,三部门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资源信息共享、专利预审服务、商标培育等9个方面的协同机制,共同打造良好的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为推动川渝两地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记者了解到,三部门将重点推动四个方面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在强化人才互动共培方面,建立人才共同培养机制,不定期开展培训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探索开展专利预审人员带教互训等预审审查能力提升工作。
在协同开展培训宣传方面,共同走进产业园区、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培训活动,共建快速协同保护川渝知识产权联合服务机制。
在加强资源信息共享方面,实现两地知识产权统计数据、典型案例、海外风险预警信息等信息互通,共享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维权援助、转化运用等资源。
在加强快速协同保护方面,组织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侵权判定、纠纷调解、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等工作,联合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和恶意商标注册整治行动,持续营造川渝两地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除上述《协议》外,重庆市知识产权局与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还签署了《川渝知识产权代理跨区域协同监管合作备忘录》,围绕知识产权代理全链条监管,在四个方面加强合作,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一是数据共享与智慧监管。两地将建立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备案信息、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信息等数据的实时共享机制,强化智慧监管,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推动川渝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规范化发展。
二是跨区域监管执法协作。针对跨区域专利代理违法行为,双方将强化联合指导、协同监管,重点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代理、无资质代理等乱象,计划每年开展一次联合监督检查,维护市场秩序。
三是信用评价结果运用联动。在财政项目申报、评优评奖、专家推荐等领域实施联合激励与惩戒,构建“一处失信、两地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
四是能力共建与行业引导。通过联合培训、案例警示发布、行业组织互动等方式,提升从业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增强公众对知识产权代理的认知与信任,推动行业自律发展。
为确保合作落地,双方将成立川渝知识产权代理跨区域协同监管工作小组,统筹协调重点任务,明确专人对接落实,并通过定期会商机制动态完善合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