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4-09
黄浦江畔,徐汇滨江的潮声与城市发展的脉搏同频共振。作为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排头兵,徐汇区市场监管局以制度创新为抓手,聚焦企业证照办理的痛点堵点,通过“重点项目保障制度”“流动业态规范管理”“承诺即发证”等多项改革,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从西岸集装箱小店“持证上岗”,到梦中心商业地标“加速度”落地,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用精准服务与改革智慧,绘就营商环境新图景。
重点项目保障:全周期服务跑出“加速度”
住所材料入“云”,商户办照无忧。2024年4月,徐汇区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科与梦中心项目方正式对接。这个集商业、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滨江新地标,涉及9幢楼宇的数百户商户,证照办理需求量大。面对楼宇尚未竣工验收备案的难题,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启动“容缺办理”机制,提前介入指导项目方梳理住所材料。“住所材料关联楼栋规划、门牌编号、消防验收等,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后续登记。”行政审批科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多轮协调与“住所云”标准化地址库建设,原本需数月完成的材料梳理仅用45天便全部完成,商户凭一纸标准化证明即可办理执照,效率提升超60%。
审图服务提前,破解“二次返工”困局。餐饮业态是梦中心项目的核心板块,但后厨设计不合规常导致商户装修返工。为此,徐汇区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科组建“专家团”,在2024年4月至5月间开展76户次集中审图服务。工作人员顶着烈日穿梭工地,逐一核对图纸并提出整改建议。“提前审图让商户少走弯路,避免开业前的‘手忙脚乱’。”项目运营方负责人感慨道。2024年8月,徐汇区市场监管局三次组织集中现场核查,尽管初期通过率不足30%,但通过一对一指导整改,最终10户餐饮商户顺利达标,为项目如期开市奠定基础。
数字化转型赋能,打造极速审批生态。面对梦中心项目开幕前商户证照申领需求的指数级增长,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启动“智能政务+全链服务”攻坚机制,依托数字化转型构建“云端申报—智能核验—极速发证”全流程闭环。通过“一网通办”“上海企业登记在线”等智慧政务平台,全局审批干部实行7×24小时响应制,针对商户需求定制“一户一策”在线指导方案。同时,积极联动区行政服务中心在综合窗口为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打通证照高效办理“最后一公里”,即来即办、事不过夜,收件、审批、发证一气呵成,以最快速度完成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电梯使用登记证的办理,贴心、高效的服务收获了项目管理方与商户们的广泛“点赞”。
流动业态破题:小站点背后的治理大智慧
从“游击战”到“正规军”,一纸备案破解身份困局。滨江水岸的餐车、集装箱商业站点,本是城市烟火气的生动注脚,却因“无固定经营场所”而长期面临“无证经营”窘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经营者须依托固定地址办理证照,而流动站点因场地临时性、可移动性强,既无法满足登记条件,又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商户想合法经营,政策却‘够不着’;若放任不管,风险又难以控制。”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毛洁坦言。2023年3月,徐汇区市场监管局联合滨江管委会、城管、消防等多部门,历经4轮调研论证,推出全国首个针对开放式公共空间流动业态的《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小型餐饮备案规范管理指引》,以“统一编号+临时备案”模式为商户开辟合规路径。
“一箱一码”精细管理,安全与活力兼得。政策落地首月,滨江沿线4个集装箱站点率先“转正”。每个站点被赋予唯一编号,并同步录入“徐汇滨江商业站点电子地图”。商户申请时,只需提交经营者身份证明、食品安全承诺书及站点布局图,经市场监管、消防、环保三部门联合踏勘,确认用水用电、垃圾分类、消防通道等达标后,即可获发“便民饮食店临时备案公示卡”。这张A4纸大小的卡片,不仅标注经营品类、有效期限,还附有二维码,扫码即可查看站点备案信息、监管记录及投诉渠道,相当于给流动商户建了“电子户口”。
改革叠加效应:“信用+智慧”激活营商环境
以“承诺即发证”撬动效能革命。“当天申请,次日拿证!”上海第一医药汇丰大药房质量总监杜建银举着新鲜出炉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语气中难掩惊喜。这家在徐汇区拥有多家分店的药企,曾为办理许可证延续业务头疼不已——材料预审、现场核查、层层盖章,流程走完至少需要7个工作日。而如今,借助徐汇区市场监管局推行的“承诺即发证”新模式,企业仅用24小时便完成两家分店的许可变更。“时间就是竞争力,这速度让我们能更快抢占市场先机。”杜建银感慨道。
2023年,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在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框架下,率先将医疗器械经营许可、餐饮服务备案等12项高频事项纳入“承诺即发证”改革清单。依托“徐汇企业信用智慧平台”,系统自动归集企业行政处罚、抽检记录、纳税信用等80余项数据,生成动态信用画像。连续两年无不良记录、信用评级达A级的企业,申请相关业务时只需签署《合规经营承诺书》,即可跳过现场核查环节,直接进入审批通道。在这片改革试验田上,政府与市场的“信任契约”,书写着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范式。
跨区协同攻坚,外资登记“无缝衔接”。聚焦外资企业跨区经营的登记难题,徐汇区市场监管局主动破局,协调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及浦东、静安等6个区的审批部门,通过信息互通、材料互认,实现外资分公司“一地申报、全域通用”。如今,外资企业手持“一照多址”营业执照,即可在多个行政区划内开展合规经营。
一家外资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过去每开一家分店需配备专职法务对接各区审批部门,现在总部团队就能统筹全市业务,人力成本大大降低。”这种“化繁为简”的体验,让外资企业感受到上海营商环境的温度与速度。“在徐汇,外资企业不仅能扎根,更能蔓生。”毛洁的比喻意味深长。随着更多跨国企业将中国区总部落地徐汇,这一根根串联区域的服务线,为经营主体织就一片更具包容性与国际竞争力的营商之网。
从梦中心的塔吊林立到滨江步道的烟火袅袅,徐汇区市场监管局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和更具用户思维的服务理念,破解了一个个营商难题。截至2024年8月,全区重点项目证照办理平均提速50%,企业满意度达98%。“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我们将继续以‘徐汇速度’助力‘上海服务’品牌建设。”毛洁的话掷地有声。在这片改革热土上,更多“梦中心”正拔节生长,更多“集装箱店”将点亮城市。
□陆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