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4-10
去年春天,江苏省昆山市某烘焙食品有限公司接连两批冷冻蛋糕抽检不合格的消息,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公司负责人储先生的心上。这个每天凌晨4时就扎进车间的创业者,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事事亲力亲为,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为何还是触碰了食品安全的红线?
当储先生带着满腹困惑走进我所在的昆山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抽检科时,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企业家的焦虑,更是一位食品人对行业的热爱与敬畏。“食品安全是底线。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如何在严守底线的同时谋求发展?”他这句疑问让我陷入了思考——当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监管不应只有冷冰冰的处罚,更需要有温度的服务。
在我们的提示下,储先生申请了靶向技术帮扶——这是昆山市市场监管局为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能力,助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专门出台的食品抽检技术帮扶措施,主要针对年度监督抽检不合格、自检能力弱、风险隐患排查有困难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技术帮扶。
该公司申请靶向技术帮扶后,我迅速联系局生产监管条线,邀请苏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科室、昆山市卫健委以及技术服务机构专家,组建定向帮扶小组。
几天后,我作为联系人,带着定向帮扶小组的专家走进储先生的公司,开展全工艺流程走访,从进货源头管理、原料添加剂使用、生产过程控制、法律法规标准、从业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细致检查。
在由旧厂区改造的车间里,定向帮扶小组的专家像老中医般“把脉问诊”: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库,从添加剂使用到人员管理,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最终找到了抽检不合格的症结——原料奶油中添加剂“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的隐性带入。
面对十余条整改建议,储先生最发愁的是自检能力这块“硬骨头”。我们立即启动“你送我检”绿色通道,还牵线搭桥,让企业技术人员走进苏州顶尖检测机构跟班学习。记得那天在实验室,储先生的质检员举着试管说:“原来标准的检测应该这样操作,这下我们心里有底了!”
几个月后回访时,崭新的快检室里仪器锃亮,墙上“每日原料必检”的标语格外醒目。更令人欣喜的是,企业的第120家直营店已开到了上海。储先生递来新出炉的检测报告,笑容里满是自信:“现在我们的食品,经得起任何抽检!”
在这段帮扶经历中,我见证了“监管即服务”的生动实践。食品安全从来不是一场猫鼠游戏,当监管者坚持倾听,企业敞开心扉求变,那些看似无解的难题,终将在信任与专业中迎刃而解。如今看着储先生朋友圈里新店开业的热闹场景,我更加坚信:带着温度去监管,怀着匠心做服务,我们就能在严守底线与促进发展之间,走出最动人的平衡。
□江苏省昆山市市场监管局 高冰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