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强引擎 创新发展添动力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4-16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自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始终把知识产权工作置于重要位置,不断深化改革,提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近日,《南宁市深化知识产权运行机制改革促进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若干措施》出台,为知识产权助力跨境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指引。

完善创造机制 激发创新活力
  为支撑高水平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南宁市积极完善知识产权创造机制,加速建设面向东盟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力扶持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涵盖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并依据规定给予相应支持,同时积极培育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等创新载体。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高价值专利组合,加强“新三样”专利技术培育,推动外贸创新发展。
  此外,南宁市将知识产权管理作为科技计划管理重要内容,纳入创新平台评分指标。落实相关地方标准,提升高价值专利培育指导水平,力争到2026年建成自治区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15家以上。

健全激励机制 加速转化运用
  南宁市积极推进跨境转化平台建设,推进面向东盟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组建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池。同时,抓好多个产业合作创新中心建设,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知识产权资源,支持高校、科研机构设立知识产权管理资金和运营基金,梳理盘活存量专利并统一登记入库。
  为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南宁市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实施试点,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提升综合实力。实施“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入邕转化行动”,鼓励企业受让许可高价值专利。在品牌提升和地理标志运用方面,鼓励外向型企业进行商标海外布局,落实“地理标志促进乡村振兴工程”,开展地理标志商标培育工程,打造“一县一品”优势特色品牌。

建立运营机制 构建发展体系
  为促进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南宁市推动知识产权服务跨境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建设。建设“1+3+15+N”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依托南宁市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市级运营服务中心,完善3个运营服务平台,在各县(市、区)、开发区布局建设15个县区级运营服务中心,选择专利基础好的乡镇建设工作站。
  同时,加强面向东盟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创建集聚区,打造服务出口基地,建设试验区,加强国家级保护中心建设,提高“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建设知识产权大数据监测系统,增加公共服务机构和网点规模,支持粤港澳科技信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来邕发展。

强化保障机制 筑牢保护防线
  南宁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推动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加强法治保障。针对跨境产业关键领域和环节,探索建立快速处理绿色通道,推动电商平台建立侵权投诉制度,强化行政和司法保护衔接机制,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和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加大刑事打击力度,构建协同工作格局。
  在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方面,建立海外维权援助工作机制,推进地方分中心建设,发挥工作站作用,为企业提供应对指导和援助服务。打造国际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和快审通道,开展企业海外纠纷信息收集分析,发布风险预警报告,设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加强对企业海外维权的指导和服务。
  在强化知识产权基础保障机制方面,南宁市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和人才培育,特别是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引进。一项项举措落地见效,南宁市正不断深化知识产权改革,为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本报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蒙跃波 何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