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4-16
近日,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批复同意设立衢州分中心,建设浙西地区首个省级知识产权保护分支机构。衢州市坚持边建设、边试行、边推进,以分中心建设为支点,着力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服务,有力推动创新衢州建设,实现知识产权保护效能与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双提升”。
提升服务能级 高效协同保护知识产权
“一站集成”办事更高效。贯通国家、省、市级专利申请、质押登记等全链条,上线“浙江知识产权在线”衢州服务专区,全面实现基础服务“一窗、一网”可办,增值服务“一站式、一类事”解决,服务响应效率提升60%,企业办事流程精简50%以上。在省保护中心的指导下,有序下沉各项服务事项,实现“家门口”即享专利快速预审服务,企业发明专利获权从原先的平均18个月缩短到3个月以内。
“AI赋能”服务更精细。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等“6+X”产业布局,集成与该市主导产业相关的专利数据,构建衢州特有的知识产权数智化处理系统。如通过系统为拓烯科技等创新企业出具《创新主体科创能力评价报告》,帮助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布局未来产业等。
“定向体检”助企更有力。建立知识产权服务企业数据库,设置涵盖产业导航、区域横比、高价值专利挖掘、供需智能匹配、招才引智、园区创新项目培育、企业融资服务等模块。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博来纳润、科润智控等89家企业提供分析体检报告,确保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可控。
整合优势资源 助推区域创新产业发展
市县一体布局特色中心。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全市域“126N”工作体系,以省级分中心建设为圆心,6个县(市、区)“特色中心”、智慧新城及智造新城2个“特色站点”以及多个成熟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为半径,打造知识产权“半小时服务圈”。如柯城区打造“农创客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龙游县打造“数智农业数据知识产权中心”,通过“一县一中心”服务“一县一链”,实现知识产权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源头供给强化专利培育。充分运用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复旦研究院等高校的创新创造能力,以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为牵引,加快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特色类产业平台,力争实现年度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平台新突破,推动专利获权提速25%。
四省协同形成保护合力。依托四省边际科创走廊,进一步依托衢黄南饶四地知识产权跨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四地知识产权“简案快办”和“纠纷快处”,处理周期缩短50%以上。加速实施四省地理标志产品互保互认、专利成果互转互用,持续扩充可转化专利资源,以区域技术交流带动产业创新发展。
抢抓创建机遇 着力谋好后半篇文章
加速建设,争取年内运营。参照先进地区分中心建设模式,科学开展空间布局优化和服务硬件提升,打造高效便民的服务空间,实现中心科学化、规范化运行,确保4月底前通过省中心验收并授牌,年内完成建设并提供对外服务。
加强培育,壮大服务队伍。实施“青苗-菁英-领军”三级培育工程,选拔招录高层次人才充实分中心服务队伍,完善评价激励、流动配置机制,畅通省市培训交流渠道,分批安排人员赴杭驻点培训。加强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和纠纷调解员队伍建设,通过成立专家库、设立专职调解员等方式,更快更好地化解知识产权纠纷、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
加力攻坚,争创国家级中心。紧贴国家级保护中心创建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等方面的新要求,利用大模型技术为知识产权审查提质增效,力争实现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率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在2026年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叶 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