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4-16
浙江省衢州市是一座具有18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
2024年以来,衢州市以“食安利民”行动为主载体,系统谋划、统筹推进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全市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稳定向好,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故。其间,全市食品安全评价抽检合格率达到99.32%,在全省排名较上年提升2个名次;食品监督抽检靶向问题发现率达到4.49%,位列全省第一;食品规上企业增至61家,产值达到134.2亿元。
紧盯“责任链” 构建协同工作体系
全面落实党政同责。衢州市制定全市年度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点,明确责任落实、风险治理、民生保障、产业提升等6个方面20项重点工作,并推进分工落实。衢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委组织部举办衢州市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专题研讨班,市级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等48人参加研讨,着力提升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工作能力。
持续压紧属地责任。衢州市有关部门积极优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制,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包保工作机制,由市、县、乡、村四级包保干部分别对应包保A、B、C、D四级食品生产经营者,并全面应用包含挂牌督办通知书、约谈通知书、整改通知书、提醒敦促函在内的“三书一函”制度,有效压紧压实基层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2024年,全市共开展包保督导50039次,发现并整改问题1411个。
深化落实主体责任。该市目前已有2450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配置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两员”,并实施“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常态化管理机制。全年组织召开7场企业负责人履职报告会,有效提升了企业内部人员履职能力和专业素质。截至目前,衢州市企业自查报告率、企业负责人及“两员”监督抽查考核覆盖率、抽考合格率均达到100%。
紧抓“风险链” 高效推进安全治理
聚焦源头,提升风险防范水平。衢州市着力构建“1+6+N”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架构,建成1家市级风险预警指挥中心、6家县级风险综合治理中心、272处食品风险监测哨点,主动发现并防范化解地方特色糕点红糕着色剂超标、馒头花卷甜蜜素超标等风险隐患。推进“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以节令水果蔬菜、水产品、腌制品中的农药残留、抗生素、亚硝酸盐等风险隐患为重点项目,通过胶体金法开展检测,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快检靶向性和准确率。2024年,该市共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10781批次,发现不合格样品201批次,问题发现率仅为1.86%,位列全省第3。
严查严打,高效整治违法行为。该市制定发布《衢州市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通报机制》,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间的交流与协作,推进监管、执法、检测等信息互通共享,有效形成强监管严监管合力。聚焦肉类产品、食品非法添加等重点领域,该市深入实施“铁拳”“亮剑”执法行动,2024年共查处各类食品案件2445件,罚没金额258.39万元。
协同联动,推动公众参与监督。衢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推动成立食品安全社会监督与乡厨促进会,聘任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及食安小卫士31名,组织开展趣味研学、执法体验等活动15场次,带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常态化开展“百姓点检”活动64次,广泛征集并梳理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根据汇总结果组织开展食品抽检1206批次,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有效拓宽食品安全信息收集、研判、反馈的良性互动渠道。
紧贴“服务链” 打响衢州本地品牌
建优增值体系,便利主体办事。衢州市积极探索浙闽赣皖食品经营许可“跨省通办”增值化改革,牵头制定实施《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城市食品经营许可(备案)“跨省通办”指引》,实现跨域食品经营许可1天办结,异地办理许可效率提升超85%。截至目前,浙闽赣皖四地已累计办结食品经营许可“跨省通办”业务66件,受理相关咨询800余件。
实施产业帮扶,提升产品质量。衢州市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地产食品质量帮扶提升行动,协助全市122家重点地产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堵住风险点1387个,粮食加工品、酒类、糕点产品抽检合格率同比分别上升0.3、6.85、0.66个百分点。同时,该市在全省范围首创实施“食品标签互助社”,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标签审校等服务,累计服务企业115家,审校标签251套,提出修改意见951条。
融合本地特色,打造餐饮街区。结合当地美食“鲜、辣”的特点,衢州市积极探索构建特色餐饮街区治理模式,全力打造形成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碳水天堂”松园美食街、长三角第一辣街、马站底美食街等特色餐饮街区,成功打响“衢味食安”品牌。2024年,“五一”“十一”节假日期间,当地相关特色餐饮街区累计接待游客81.4万人次,其中松园美食街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带动64家餐饮店实现消费收入近千万元。
□谢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