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4-23

  2024年1月,广东省江门市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自此以来,江门以高价值创造夯实创新根基,以高效益运用释放市场活力,以高水平服务优化创新生态,以高标准保护激发发展动能,全力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以赛为媒,架起创新与产业的“融合桥”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江门市以承办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以下简称湾高赛)为纽带,汇聚湾区创新资源,推动“实验室技术”向“生产线产品”加速转化。
  本届赛事上,江门参加湾高赛项目达220项,创历届之最,获金奖1项、银奖3项、优秀奖1项,创历届参赛最好成绩,以点带面提高区域创新能力。颁奖大会上,人才引进合作、落地意向、专利转化、投融资等领域的17个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充分彰显了湾高赛“以赛促转”引擎强劲持续发力。
  江门还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培育工程。2024年,30家企业纳入知识产权强企重点培育库,支持建设3家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新增12家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2000件,同比增长30%;PCT专利申请量160件,同比增长33.3%;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7.18件,同比增长19.07%。

高效益知识产权运用:破壁攻坚,打通“知产”到“资产”的“转化链”
  知识产权的生命力在于转化应用,唯有让专利“活”起来,才能为产业升级装上“加速器”。为此,江门市聚焦产学研用协同,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组织五邑大学等4所高校开展存量专利盘活工作,共完成1504件存量专利盘点入库工作。全市专利转让许可3534件,同比增长8.64%。
  为搭建专利转化“鹊桥”,江门着力打通“知产”变“资产”的转化通道,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与16家银行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建立“白名单”授信共享制度,鼓励银行开发专项融资产品并提高授信额度。分园区、分行业开展30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活动,为近800家企业搭建融资对接平台。据统计,2024年江门专利商标质押登记482件,质押登记金额156.94亿元,质押登记金额连续两年超150亿元,其中专利商标质押普惠贷款308件,惠及中小微企业284家,为企业创新发展“加油续航”。

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筑巢引凤,打造创新生态的“服务港”
  知识产权的培育离不开阳光雨露,优化服务生态方能厚植创新沃土。江门打造“全链条、一站式”服务体系,为创新主体提供“家门口”的解决方案。一方面,江门支持建设2个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其中广东省科学院江门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获评2024年度广东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另一方面,完善建设市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中心,获评江门市流程再造第三批工作任务优秀案例。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1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节点、7个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7个县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节点、17个商标品牌指导站以及一批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惠企便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同时,江门将地理标志作为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培育地理标志品牌,实施地理标志助推乡村振兴工程。新会区会城街道获批建设省地理标志(新会陈皮)特色镇,成为全省获批6个镇街之一;全市累计获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企业622家,用标数量3592万个,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经验案例入选广东知识产权“基层改革创新举措”和全省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法治护航,筑牢创新发展的“防火墙”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近年来,江门持续加强部门协同合作,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立体网”。在2023年度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绩效考核中,江门排名全国第三十五,创历史新高;查处的冒用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系列案入选全国、全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典型案例。2024年9月,开平市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与此同时,江门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系列专项行动,2024年全年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270件、知识产权处罚案件89件;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与江海区法院签订共建知识产权案件诉调对接合作机制协议,发挥“人民调解+司法确认”优势,调解收案120件,涉及金额2488.02万元。
  下一步,江门市将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加速构建“创造活跃、运用高效、服务优质、保护有力”的知识产权生态圈,为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知识产权力量。

□黄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