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5-04-25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为契机,聚焦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发展,全面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提质增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量质并举,激发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活力

坚持“质量优先、效益并重”原则,推动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提升、转化运用效益持续增强。

知识产权创造指标稳居全区首位。截至目前,全市有效发明专利6983件,年均增长率为31%;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9.19件,比2021年增加10.2件。高价值专利拥有量为2551件,年均增长率为24.6%;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为7.01件,比2021年增加3.19件。商标有效注册量111462件,年均增长率为11.5%。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高价值专利、万人高价值专利拥有量,商标申请量、注册量、有效商标注册量等主要知识产权指标均居自治区首位。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9件、集体商标3件。

高价值专利培育成效显著。围绕重点领域和产业需要,建立以专利为核心的产业布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体系,首选新能源产业开展专利导航,形成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报告。全市现有国家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2家,自治区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5家,自治区级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2家。获批国家级乳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国家级草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立足乳业、草产业特色产业,打造“信息服务+专业服务+运营服务”的知识产权模式,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持续深化。发挥知识产权的资产属性,持续打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保险“组合拳”。2020年以来全市专利质押195件,担保质押金额23.31亿元,商标质押36件,担保质押金额3.29亿元。2024年,呼和浩特市专利质押项目74项,质押金额61293.97万元;商标质押项目13项,质押金额24306.80万元;专利、商标质押项目共计87件,质押金额共计85600.77万元。

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围绕呼和浩特市各旗县区绿色特色优势,深挖地理标志资源,做好地理标志申请工作,挖掘地理标志产业潜力,提升地理标志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地理标志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截至目前,自治区共有5家地理标志展示中心,呼和浩特市占席2家。地理标志商标“武川土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毕克齐大葱”成功申报自治区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

强化协同保护,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网络

坚持“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理念,完善跨区域、跨部门协同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结案效率显著提升。

行政执法效能显著提升。建立呼和浩特知识产权保护、协作配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跨部门合作机制。积极深化区域合作,与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6个地区签订了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了“蓝天”“剑网”“龙腾”等专项行动,推动知识产权执法提质增效。2024年,办理商标侵权假冒案件90件、罚没款89.85万元,办理假冒专利案件3件,罚没款9.236万元。

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创新推进。成立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知行青城”调解工作室,常驻知识产权审判法庭开展诉前、诉中调解工作,密切司法机关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联动,提升人民调解案件办结效率,有效整合资源优势。与法院建立密切联系,联动基层知识产权部门召开知识产权“行政+司法”协调保护推进会;在基层社区召开全市首起商标权侵权纠纷案件的巡回审理,组织40余家销售洗化用品的企业商户现场“零距离”“全景式”观摩庭审,创新“司法+普法”形式。

海外维权能力稳步增强。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呼和浩特分中心,主动链接国家海外知识产权应对指导优质资源,制定《呼和浩特市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联动工作方案》,建立知识产权、海关、贸促会、法院等知识产权相关部门信息互通机制,摸排出海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在海外创新创业等集聚区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联络点”,举办企业海外纠纷应对策略培训辅导,有效畅通企业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维权保护渠道。

优化服务供给,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级

通过聚资源、优服务、强管理,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辐射能级,打造良好知识产权“生态”。

商标窗口工作成效明显。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呼和浩特受理窗口创新开展“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专人受理”等一系列服务措施,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十四五”以来,办理商标业务7184笔,办理商标权质押登记62件,涉及商标864件,质押金额8.55亿元。同时,窗口充分发挥桥梁优势,加强对政府公共服务品牌和重点企业商标的规划和指导,先后指导并完成了“内蒙古大自然博物院”“云上北疆”等涉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商标提交申请并取得了商标注册证书。

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凸显。“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北方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依托22个业务系统和1.9亿件大数据资源开展知识产权线上线下一体化公共服务。截至目前平台注册用户2000余家,累计发布500余条知识产权资讯、250余条知识产权基础知识科普内容;征集并发布1500余条知识产权交易信息,对接60余次专利交易,90余次商标交易。

宣传普法成效显著。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活动,深入高校、园区、社区、企业和校园,以优质高效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协助市属和驻呼高校在全区率先完成专利盘点工作;开展“校企对接会”“知识产权普法游园会”等普及宣传活动59场次,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5万余份,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常锐 丁晓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