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4-29
草莓,色彩鲜艳、味道甜美,这颗红艳欲滴的“浆果之王”,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全球消费者青睐的水果。然而,关于草莓的质量安全问题也屡屡引发讨论,不容忽视。
现从生产端到消费端解析草莓质量安全的核心问题,给大家提供实用建议。
草莓质量安全风险
草莓质量安全的风险来源主要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及真菌毒素、农药残留、重金属、增塑剂四方面: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及真菌毒素
草莓果实松软多汁,含糖量高,在生长过程中贴近地面生长,易受害虫咬噬,也易受其他物理损伤,造成果实变质而成为微生物生长的温床,导致果实携带微生物。草莓果实表面微生物数量容易高出直接食用食品的卫生学标准,一般草莓采后3天内能维持较好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口感,保持较高的硬度、紧实度及较低的腐烂率,在低温(4℃)下,其货架期可至6~15天。但其致病微生物的恢复性增殖速度较快,如大肠菌群数量增长先于腐烂率等品质指标的劣变速度,其中大肠埃希菌和居泉沙雷菌会引起腹泻。市场上销售的草莓的菌落总数多数高于生产基地,食用新鲜草莓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但草莓表面霉菌不会产生真菌毒素对草莓进行二次污染。
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目前人们普遍较为关注的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经过不断强化监管与监控,草莓因农药残留引起的质量安全问题有了较大的改观。2022年农业农村部抽检数据显示,草莓农药残留合格率达98.2%,主要超标问题集中在个别小农户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
重金属
重金属污染有很强的地域性。种植在矿产开采区域内的草莓,或者由工业“三废”及肥料和农药不合理施用会引起草莓的重金属污染,一般情况下,重金属在草莓根中的累积高于果实,而且草莓中重金属控制朝着稳中向好的方向发展。
增塑剂
因草莓设施栽培时整个生长季都在塑料膜覆盖的设施内生长,且采用覆黑膜的方法抑制杂草生长,采摘后多采用塑料包装物进行包装,致使塑料薄膜中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从塑料材料中溢出,污染草莓。
草莓挑选
看形态
购买草莓时,优选圆锥形、果蒂鲜绿、籽粒金黄、表皮绒毛丰富的果实;慎选畸形、渗汁、有发霉斑点的果实。
闻香气
自然成果的草莓,有清甜草莓果香;化学药剂处理过的可能有刺鼻异味。
草莓购买后科学处理
清 洗
流动水冲洗;小苏打水浸泡,可降解部分农残;保留果蒂清洗,可避免农残从切口渗入。
储 存
0-4℃冷藏保存不超过3天,忌用密封袋保存。可冷冻,制成冰草莓(维C保留率>80%)。
食 用
高风险人群建议:孕妇、婴幼儿等免疫力较低群体,可去皮或加热制成草莓酱;草莓中钾含量高达153mg/100g,因此肾病患者,应控制摄入量。
来源:郑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