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宁波海曙:“带泥普法”挖出共富新路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4-29

  本报讯 “以前挖笋只图个乐,今天才知道这黄土里‘埋’着法律学问!”近日,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横街镇的万亩竹海中,游客李先生握着沾泥的春笋感叹。
  据悉,为提高消费市场对大雷黄泥拱笋的认知度,海曙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人民法院望春法庭将普法课堂搬进竹林,游客和笋农在挥锄掘笋时,也“挖”清了地理标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深层关联。
  “东经121度18分、北纬29度51分——这片黄泥地,是大雷黄泥拱笋的‘地理密码’。”在竹海深处的“法治课堂”上,执法人员通过掘笋实践和案例互动,解析土壤环境、历史传承与地理标志品牌之间的硬核关联。游客在普法问答中记住了“地理标志=正宗品质”的铁律。
  海曙区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正宗的大雷黄泥拱笋口感鲜嫩无渣,是普通产区的笋难以比拟的。如果消费者用大雷黄泥拱笋的价格买到了普通产区的笋,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还会影响大雷黄泥拱笋的口碑。为避免这一现象出现,普法团队用“带土味”的方言讲解侵权案例,游客当场表示“见到假货就举报”,化身“民间护标队”。
  该局抓住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的时间节点,为大雷黄泥拱笋地理标志使用人定制“一标一策”服务方案,一方面联合区人民法院送法进山,助农护标;另一方面通过引导企业使用“曙品优货”区域公共品牌,赋能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提升,让地理标志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黄金支点”。当地依托大雷黄泥拱笋地理标志品牌效应,带动周边笋基经济稳步增收。

□郑向阳 张汝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