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01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激发市场活力、护航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立足职能定位,以专业服务为依托、以创新机制为引擎、以协同保护为纽带,在维护经营主体权益、优化区域创新生态等方面交出亮眼答卷,为四川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维权显担当,守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面对个体工商户与民营企业的维权困境,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主动出击,以实际行动筑牢权益保护屏障。在川渝“青花椒” 商标侵权纠纷案中,面对个体餐饮店一审败诉的不利局面,中心迅速组建“一对一”帮扶专家组,从法律依据、商标使用边界等维度深入分析,指导商家积极应诉,最终扭转局势,成功捍卫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该案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2022年度全国十佳典型案例等多项权威榜单,成为基层经营主体维权的标志性成果。
针对企业核心技术维权难题,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同样展现专业实力。川内某龙头化工企业遭遇技术泄密纠纷,在管辖争议、证据保全等复杂问题交织的关键节点,中心将维权援助与专利预审实践深度融合。中心副主任带队组建专家团队入驻企业,通过“一企一策”精准服务,协助企业完成侵权技术比对、权属确认等工作,助力企业胜诉,获赔超6亿元。该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2022年知识产权法庭典型案例。
在企业上市关键期,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川内重点创新企业面临10余项发明专利被提起无效宣告、遭遇专利侵权诉讼的双重挑战时,中心通过开通专利预审快速通道、组织专家论证、指导谈判和解等方式,帮助企业补足专利布局短板,破除上市障碍,最终推动企业顺利登陆科创板。
创新机制提效能,打造知识产权服务标杆
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专利快速预审业务“全链条”闭环建设,将专利申请快速预审、实用新型专利权评价报告快速预审、专利复审和无效优先审查推荐三大业务有机整合,形成“受理—审查—确权—维权”的高效服务闭环。截至目前,全省累计6611家创新主体完成备案,实现21个市州全覆盖,2024年受理专利申请快速预审14360件,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较普通渠道缩短超80%,通过预审通道授权的发明专利占比达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为创新成果源头保护按下“快进键”。
在协同保护机制建设上,中心积极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海关等多部门签订46份合作协议,构建起行政与司法深度衔接的“一张网”。通过快速协同保护机制,累计办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4585件,组织检察官参与重大刑事案件“闭门研讨”6场,实现知识产权纠纷的高效处置与多元化解。
多维支撑促发展,赋能产业升级新动能
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支撑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中心与18个市州(区县)签订合作协议,深度参与省委组织部人才引进、财政厅政府采购投诉处理等工作,出具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裁决、侵权判定意见228份,产业信息分析报告37份,完成知识产权对外转让审查27项。2024年,针对光伏产业开展专利布局与纠纷诉讼导航分析,提出系统性保护策略,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在重大活动知识产权保障领域,中心同样表现亮眼。在糖酒会、西博会、大运会等大型经贸文体活动中,设立“一站式”维权保护工作站,累计处理知识产权案件1000余件。依托四川天府中央法务区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专利预审员+法律专家+公益调解员”的“1+1+1”服务模式,提供咨询2394次,开展公益调解188件,打造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响应与解决的前沿阵地。
从入选四川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典型做法,到获评省级普法先进单位、“五好党支部”“三八红旗集体” 等荣誉称号,再到多起维权案例入选全国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实干实绩赢得社会广泛认可。中心将持续深化服务创新,完善协同保护体系,为四川推动现代化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更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专业技术支撑。(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