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监管执法 > 

警惕减肥博主“经验帖”背后的“生意经”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5-07

  当下,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各类减肥教程的视频、帖子层出不穷。一部分看似真实的“经验分享”,实为某些商家操控的营销剧本,最终将消费者引入假货横行的私域交易链。
  种草分享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消费交流现象,种草分享的风吹到了减肥话题上,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一些商家假借素人“减肥帖”的名义开展的减肥产品或减肥服务营销活动,扭曲了种草分享的本质,让素人“减肥帖”虚胖起来,掺杂“水分”,误导消费者,突破法律和诚信底线,扰乱市场秩序。
  2023年5月出台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明确,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标明“广告”——也就是说,博主们收了品牌方的钱来发视频“种草”并附加购买链接,这就是在发广告。如不亮明“广告”身份,隐匿广告的可识别性,就构成违法发布广告。
  个别商家还用小号自导自演减肥种草肥皂剧,或安排员工、雇用水军冒充普通消费者进行减肥经验分享、刷好评,大多以杜撰虚假的减肥消费案例为核心,背离了事实,属于虚假宣传。还有商家存在利用“减肥帖”引流后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三无”产品甚至伪造检测报告、授权证书、保健食品标识等违法行为,构成消费欺诈,甚至涉嫌刑事犯罪。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推出“体重管理年”等举措后,体重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在此背景下,治理减肥市场的变相广告乱象显得尤为必要。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种草型广告的特征、要件和判定标准,划清种草型广告与普通消费分享的界限,加大网络巡查力度,依法查处不标明“广告”属性、虚假宣传、售卖不合格产品、伪造销售资质等违法行为,曝光典型案例,戳穿商家的违法侵权套路。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应加强对“减肥帖”的监测,完善违法侵权敏感词词库,如发现“减肥帖”满足广告的认定条件,应监督发帖者标明“广告”字样,或者及时清理未标明“广告”字样的变相广告,如发帖者不能证明消费的真实性,则予以拦截、屏蔽。当然,消费者也应增强警惕意识,不盲目相信“减肥帖”,不接受平台外交易,在下单前多方比较,查看验证商家和产品的资质,并摆脱对减肥产品的依赖,尽量选择科学、健康的减肥方式。

□李英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