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质量天地 > 

一支复合软管的冠军之道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5-07

  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的林荫深处,一座看似普通的厂房内,正上演着传统制造业的品质传奇。作为全球最大复合软管供应商,爱索尔(广州)包装有限公司以每年80亿支的产能稳居行业龙头。近日,笔者专访其首席质量官刘伟军,解码这支“隐形冠军”如何以质量为笔,在全球产业链中书写属于中国智造的传奇篇章。

质量根基:从独立裁决到文化浸润的体系重构
  2022年,爱索尔设立首席质量官职位,这一决策背后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深度革新。“我们将质量管控从生产体系中独立出来,形成平行于运营线的‘第二轨道’。”刘伟军介绍,该职位由公司副总裁兼任,下设独立的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团队,拥有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裁决权。
  这种“双重保险”机制体现在具体运营中:每条生产线配备在线检测系统,一旦出现参数偏离,质量工程师可直接叫停生产;每月召开的质量评审会,质量部门拥有对新产品投产、供应商准入的否决权。“去年我们否决了3家报价更低但环保指标不达标的供应商,虽然增长了15%的采购成本,却换来了客户零投诉的纪录。”刘伟军说。
  在爱索尔的企业文化墙前,“质量、创新、服务”三大支柱格外醒目。刘伟军坦言,将质量提升到文化层面,源于一次深刻的教训:2019年,一批出口欧洲的软管因印刷色差被退货,尽管不影响使用,却导致客户品牌形象受损。“这件事让我们明白,质量不是技术指标的堆砌,而是对客户价值的敬畏。”
  如今,走进爱索尔的车间,随处可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标语。公司推行“质量积分制”,员工每发现一处隐患可兑换培训机会或带薪休假;设立“质量开放日”,邀请客户参与生产全流程监督。数据显示,近三年员工主动上报质量问题数量增长217%,一线工人提出的改进方案占总创新成果的38%。

创新引擎:数字化突围与跨界扩张的协同进化
  在软管生产车间,48条高速生产线正以每分钟1200支的速度运转,而关键工序旁却少见工人身影。“我们已实现90%的工序自动化,正在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刘伟军指着中控屏上的实时数据说,通过部署MES(制造执行系统)和WMS(仓储管理系统),公司建立起从订单到交付的全流程数字孪生模型。
  数字化带来的质变体现在细节中:智能视觉检测系统可在0.1秒内识别0.01毫米的划痕,缺陷率从千分之三降至百万分之五;基于大数据的预测性维护,将设备故障率降低40%,年节约维修成本超500万元。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接百雀羚、珀莱雅等客户的数字化系统,爱索尔实现了“客户需求—研发设计—生产交付”的72小时极速响应。
  当多数同行还在日用化工领域竞争时,爱索尔已悄然布局“大健康+美丽经济”赛道。在医药包装车间,恒温恒湿的洁净环境中,工人们正在生产用于眼药、软膏的药用软管。“医药级软管要求微生物菌落总数≤10CFU/g,是普通软管标准的十分之一。”刘伟军展示着刚通过FDA认证的样品说,这类产品的毛利率比传统产品高25%。
  2023年,爱索尔医药用软管业务同比增长45%,成为第二增长曲线。而在化妆品领域,公司为国际品牌定制的真空软管,通过独创的双层阻隔技术,将护肤品活性成分保鲜期延长3倍,赢得雅诗兰黛、欧莱雅等高端客户的青睐。“我们不是简单卖包装,而是为客户提供质量解决方案。”刘伟军说,这种“质量+技术”的双驱动模式,让爱索尔在细分市场的占有率提升至32%。

绿色革命:从材料创新到零碳生态的全链升级
  在爱索尔环保实验室,研发人员正在测试新型可降解材料。“传统复合软管由塑料、铝箔、黏合剂多层构成,回收难度大。我们研发的单一材质软管,可实现100%回收再造。”刘伟军拿起样品介绍,这种采用改性聚烯烃材料的软管,不仅保持原有阻隔性能,碳足迹还减少40%。目前,该技术已申请12项发明专利,部分产品进入欧盟市场。
  更值得关注的是爱索尔的“全产业链回收计划”:与下游客户合作建立软管回收体系,消费者可通过品牌商的线下门店兑换积分,回收的软管经粉碎、造粒后,重新用于生产非食品接触类包装。2023年,该计划减少碳排放约2800吨,相当于种植15万棵冷杉。
  在爱索尔苏州工厂,屋顶的光伏板正源源不断地输送清洁能源。“我们采用‘光伏+储能+节能改造’方式,预计今年5月通过零碳工厂认证。”刘伟军透露,通过更换LED照明、升级空压系统、安装废水回收装置,工厂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8%,年节约电费超300万元。
  这种绿色转型不仅是社会责任,更转化为市场竞争力。2024年,某国际化妆品巨头将爱索尔列为“零碳供应链”首批合作企业,爱索尔订单量增长30%。“欧盟即将实施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对出口企业提出更高要求。我们提前三年布局,就是要把环保门槛变成竞争优势。”刘伟军说。
  谈及行业发展,刘伟军多次提到“质量共同体”概念:“单个企业的质量提升是孤岛,只有带动上下游共同进步,才能形成产业高原。”为此,爱索尔发起成立“复合软管质量创新联盟”,邀请高校、检测机构、供应商共建标准体系,目前已制定7项团体标准,其中《可回收复合软管技术规范》被纳入广东省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计划。
  从黄埔厂区的生产线到全球20个制造基地,爱索尔用一支软管的进化史,诠释着中国制造业的质变逻辑:当质量从成本变为战略资产,当创新从被动适应转为主动引领,当绿色从合规要求化为发展基因,传统产业也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C位。这或许就是“隐形冠军”的真正启示——在追求极致的路上,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刷新的起点。
  这支小小的复合软管,正以质量为刻度,丈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跃迁之路。在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交会点,爱索尔的实践证明:真正的冠军之道,从来都是用品质定义未来。

□唐亚冰 潘 洁 宾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