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5-07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质量发展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专班印发了《苏州市实施标准化“七大工程”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苏州将通过实施“标准+创新”生态促进工程、传统产业标准化提升工程、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工程、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标准化人才强基工程和标准化服务业引聚工程,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以标准支撑引领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
创新引领应用带动 推动标准与科技融合互促
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推动构建标准与科技创新同向发力、融合互促的生态体系,推动300余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应用。同时,推动建设光电缆、智能制造装备(中德)、先进功能纤维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为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化、产业化、市场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苏州自2006年起在国内率先布局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并推动标准研制与科技创新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截至目前,苏州主导、参与制定修订的纳米领域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中已发布9项,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以标准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苏州诺菲纳米科技有限公司依靠技术优势和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主导起草了我国纳米导电材料领域首个国家标准GB/T 44210-2024《纳米技术 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薄膜氙灯加速老化试验方法》,为材料的研发、筛选和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打通了纳米银产业化发展的堵点,推动国产创新材料产业化、全球化进程。
多点发力协同推进 加快新产业标准化布局
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围绕制造业“1030”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充分发挥标准效能,促进创新成果加快复制应用,引领新产业健康规范发展。
苏州在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14个领域组建产业标准化联盟,依托联盟组织开展了百余场培训、座谈会、调研交流、产需对接活动,推动本地企业开展256项国际、国家、行业、团体、地方标准研制,促进资源共享和技术合作。在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22个领域编制、发布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明确相关领域全产业链标准布局,推动形成产业链协同推进、上下游协调配套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在低空经济领域,苏州在全国率先编制、发布了低空经济系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建设了低空经济产业标准化研究与应用基地,全国无人机执照与无人机识别模组工作组、江苏省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苏州。目前,23项低空经济领域苏州市地方标准获批立项,6项地方标准发布,在无人机数据接入和互通等方面填补了我国标准空白。此外,衔接国内外低空经济领域标准化资源,推动企业参与标准制定,已有18家苏州企业主导或参与71项各类标准研制工作。
聚焦重点有序提升 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苏州按照国家、省关于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相关工作部署,推动在苏标准化技术机构和龙头企业主导、参与相关标准制定修订,以标准提升引领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
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有限公司作为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主持、参与了所有门类电火花机床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起草工作,并通过开展标准宣贯培训、检验检测等工作,引导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目前,该公司正牵头制定修订《机床 安全 电火花机床》《特种加工机床 安全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推动标准升级,加快重点领域国内国际标准衔接。
创新路径深化合作 促进标准国际化跃升
近年来,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探索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新路径,建设运行中德标准化合作苏州创新中心、标准化创新综合体等高能级平台载体,积极对接国内外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引育国际标准化人才,加快推进国际标准化项目。截至目前,苏州已主导参与制定修订170项国际标准,承担15个国际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工作。
2024年,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与德国电工委员会DKE 开展双向互访,中德标准化创新实践首次亮相第十六届德国汉堡“太仓日”,通过推动苏州与国外城市间标准化交流合作,加快形成国际标准化工作合力。
接下来,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完善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以标准引领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布局,加快标准国际化进程,为支撑构建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贡献标准力量。
□李净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