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5-13
本报讯 (记者 王国明)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全面介绍2024年我国营商环境各领域进展情况,其中市场监管部门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实施的多项改革举措取得积极成果。
《报告》突出中国特色,展示我国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提升行政效能和水平的创新实践,具体介绍企业开办、企业信息变更、破产信息核查、企业注销等领域“一件事”实施效果;紧扣企业关切,以经营主体获得感为导向,聚焦破除准入壁垒、保障公平竞争、规范监管执法、保护知识产权等突出关切,介绍2024年出台的法律法规或政策文件、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取得的实际成效。
破除准入壁垒,激发市场活力。企业进入市场的便利度是衡量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2024年,我国持续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推动更多领域向内外资企业公平开放。在企业开办环节,全国31个省(区、市)全面实现“一件事”并联办理,将登记注册、公章刻制、税务办理等环节整合,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
优化经营环境,护航企业发展。公平竞争是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石。2024年,《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施行,全国共修改调整政策措施7312件,提出审查意见近6000条,有效破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反垄断监管同步强化,全年新立案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21件,查处金融数据、机动车检测等领域垄断案件11件,罚没款1.19亿元,并重点规范平台经济领域竞争秩序,推动行业规范发展。经营者集中申报数量较2023年减少117件,下降15%。此外,全国查办不正当竞争案件1.4万余件,其中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5165件,比上年增长136%,数字经济监管规则进一步完善。
监管执法方式持续创新。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全面推行信用风险分类管理,2024年“双随机”抽查企业452.6万户,问题发现率提升至25.08%,较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前增长13个百分点。制定市场监管领域执法行为规范,全面推行服务型执法,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执法模式,全国各省(区、市)市场监管部门相继出台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减轻处罚的事项清单累计达3952项,办理的减罚免罚案件超过21万件。
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赋能创新驱动。组织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共销毁侵权假冒伪劣商品200多个品种、3300吨,货值达3.3亿元。在保护手段上,全国设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483家,覆盖50%以上地市,并建成124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畅通退出机制,完善市场生态。畅通企业退出渠道是市场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2024年,我国全面优化企业注销流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将简易注销程序纳入法律,63.9%的企业通过简易程序退出市场。全国31个省(区、市)开通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推动多部门信息共享,企业注销办理环节由10个压减到4个,普通注销时间由70天缩短至46天,简易注销公示期由45天压缩至20天,极大提升退出效率。
据介绍,《报告》的发布,不仅是对过去一年改革成果的全面总结,更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行动指南。通过进入市场、要素保障、经营环境、纠纷化解、企业退出等一系列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制度安排,打出一套保障公平竞争、回应企业关切的政策组合拳,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厚植投资兴业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