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4
“五一”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将市场秩序综合整治与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整治紧密结合,全力净化六城区相关农村食品市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在为期10天的专项行动中,执法人员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者112户次,发现各类风险问题100余个次,已现场督促整改或移交属地市场监管部门作进一步处理。
图为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蒋以宏(左)带队对食品批发部开展检查。(赵正谦/摄)
检查过程中,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蒋以宏率检查组,以六城区城乡接合部的小卖部、小作坊、批发部、农贸市场以及校园周边的食品生产销售门店为重点对象,围绕食品生产经营全链条,重点严查未经许可(登记)生产食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添加非食用物质、生产侵权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排查销售“三无”食品、“山寨”食品、过期食品,以及虚假宣传、违法宣称功能的食品等。同时,检查组加强宣传指导,向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发放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线索征集通告,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问题的关注度,拓宽问题线索收集渠道。
图为桂林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就发现的食品安全违法线索作现场笔录。(蒋格玲/摄)
据桂林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科负责人介绍,自今年4月启动全市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桂林市市场监管系统聚焦关键领域,精准施策,深化整治攻坚,取得了良好效果。针对原料污染、制假售假、消费欺诈三大突出问题,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强化案件查办力度,秉持“有案必查、查深查透”原则,综合运用“查真假”执法工具,通过监督检查、抽检监测、网络巡查、投诉举报等多渠道挖掘案源,并对发现的问题线索进行深度研判、溯源倒查,形成强大震慑效应。
专项整治行动期间,桂林市累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2227户次,线下排查出涉嫌违法线索81条,线上监测发现涉嫌违法线索13条,通过投诉举报等渠道收集线索72条,督促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删除违规食品信息8条,关停入网店铺2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61起。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蒋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