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 

遂昌:有效破解农村供水工程运维管护难题

发布时间:2025-05-15

近年来,浙江省遂昌县探索创新以“建立一套机制、建强三支队伍、赋能一个小时、强化四大举措”为核心的“1314”县域统管运行管护标准化模式,发布并实施《单村水站运行管理规范》遂昌县地方技术性规范,有效破解山区县农村供水工程运维管护难题。自2023年作为全省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试点县以来,累计新建乡镇水厂14座、联村水站4座,提升单村水站191座,规模化供水覆盖率提升29个百分点,农村日供水能力从3.3万吨提升至4.73万吨。目前,农村供水工程县级统管实现全覆盖,真正做到了“一村不落、一户不漏”。今年4月,全国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现场推进会在遂昌成功召开,遂昌农村供水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借鉴推广。

建立一套标准化体系机制,实现管护责任责清事明

按照“县农饮办牵头抓总、统管单位专业运维、乡镇(街道)协调落实、行政村协同自治”的原则,全面构建“农饮办—统管单位—乡镇(街道)—行政村”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统分结合的运行管理体系,有效形成县级统管单位、属地乡镇(街道)和村集体边界清晰、职责明确的管护格局。在全省率先制定发布《单村水站运行管理规范》地方性技术规范,明确水源水质监测、设备运维管理、人员操作流程等多方面细化标准,推动农村供水工程从粗放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转型升级。

建强三支标准化人才队伍,实现管护人员兵精将强

由县级统管单位“统一标准、统一招考”择优录取66名管护人员,并经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上岗后通过“送训到站”“以老带新”等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和实操培训;整合38名科研院所专家、厂家技术骨干及“民间能工巧匠”形成技术救援网络,针对性破解水站设备运维、雷击跳闸等“疑难杂症”;在全县201个行政村各设立一名村级水务员,负责本村供水工程水源地巡查、村内管网维养、水费收缴、水事纠纷协调、节水宣传等,确保“小修小养不出村”,有效解决农村供水“最后1米”的管理问题。

赋能一小时重点标准实施,实现管护服务优质高效

通过配套各类仪表传感器、摄像头、电动阀、人脸识别门禁等感知和远程控制设备,建成“无人值守”和“智慧水站”83座。迭代升级农村饮水数字化管理平台,同步集成物联网平台、统一调度平台、手机APP客户端、设备管理系统、可视化智慧大屏和工单管理系统等六大板块功能,实现事件发现、流转、呼叫、处置全流程管控,打造农村供水1小时响应圈。依托“12345”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打通“受理—交办—调查—解决—反馈”的供水服务闭环处置链条,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

强化四大标准化督导举措,实现管护工作常态长效

以科技创新促运维,完善水站(厂)及管网监测感知体系建设,首创零碳微滤净水工艺,实现运维工作精简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以水费收缴促节水,按照“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实行政府指导价,制定水费收缴与使用制度全域覆盖;以监督考核促实效,出台县级考核办法,将县级统管单位经费拨付与考评结果直接挂钩,管护员薪酬与季度绩效深度绑定,通过问题追踪倒逼责任穿透式落实;以基层融合促共治,将节水护水纳入村规民约核心条款,形成专业运维与村民自治相互赋能的共治格局。(滕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