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5-21
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是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强化对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年以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市场监管局针对农村群众急难愁盼的农村家宴食品安全问题,坚持监管与服务同频,整治与规范并行,推行实施农村家宴“事先有备案,事前有报告、事中有检查、全程有指导”的四步工作法,探索构建智慧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模式,为农村百姓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食品安全保障,守护好乡村“坝坝宴”的“烟火气”,让乡村“流水宴”真正成为“放心餐”。
农村家宴藏隐患
农家宴的烟火气浓,食品安全不容丝毫懈怠。谈起两月前在某农村家宴现场检查时的情形,至今让秀山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印象深刻。
这处农村家宴两天内为700人次村民提供了餐食,5名从业人员忙得团团转,却拿不出一张健康证明;食材堆在一角,肉类、蔬菜随意堆放,进货单据踪迹难寻。
“超过100人的宴席不报备,加工流程不规范,相当于在风险边缘办席。”执法人员当场指出问题,责令整改并给予警告处罚。
无独有偶,流秀桥村的农家乐里,10桌宴席宾客满座,后厨却找不到留样菜品。“按规定,每餐食品都要留样48小时,这是追溯食品安全的关键。”执法人员现场普法,让经营者直冒冷汗:“幸好你们来了,不然出了事真不知道怎么办!”
“集体聚餐是农村人情往来的重要表现形式。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势在必行。”秀山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开出“四步走”药方
农村家宴问题多,怎么解决?秀山县市场监管局开出“四步走”药方:事先备案、事前报告、事中检查、全程指导,环环相扣织密监管网。
今年以来,该局执法人员走村入户,对65家次家宴经营者展开拉网式摸排。在官庄街道,经营者李大姐说:“以前觉得备案麻烦,现在知道这是给宴席上‘保险’。”目前,全县已有32家经营者完成备案,71人持证上岗,200人次参加岗前培训,后厨公示栏里,备案卡与健康证一目了然。
秀山县还依托“村社吹哨、部门报到”机制,300余名协管员化身“前哨”,38场宴席通过“阳光食品”App及时报备,38份责任书、承诺书签下安全承诺。
秀山县市场监管局还盯紧乡村末梢,前移执法关口,重点加强农村宴席食材来源、加工过程、用餐环节全过程现场指导,坚决杜绝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农村宴席,消除155个安全隐患。某家宴因使用高风险食材被立案查处,形成“查处一案、震慑一片”的良好效应。
让农家宴成为“放心宴”
如今,在秀山县农村乡间,办席前主动报备、后厨规范操作、食材索证索票已成常态。数据显示,自“四步走”政策实施以来,农村家宴投诉举报量下降40%。
“现在办‘坝坝宴’,经营者还要主动给我们看备案证和健康证,我们主人家心里就踏实。”官庄街道的居民张大爷说。
从“被动整治”到“主动守护”,秀山县市场监管局以“四步走”工作法为支点,撬动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杠杆”,积极探索农村家宴监管服务新场景,织密农村食品安全防护网。
随着智慧监管的深化与长效机制的完善,每一场农家宴都将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放心宴”“暖心宴”,让乡村“烟火气”洋溢着安心与温情的“人间味”。
□本报记者 常 宇 通讯员 杨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