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思考 > 

数字赋能智慧监管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5-26

  北京市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以推进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聚焦餐饮业食品安全,建成具有石景山特色的餐饮业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通过建立动态数据库、设计量化评价体系、创新监管模式、推出惠企服务组合拳等多种方式,实现“精准掌握情况、智能识别异常、快速高效处置、优质服务发展”监管目标,全面提升餐饮领域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该局苹果园街道市场监管所顺利入选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北京)建设示范点。

坚持四项标准,建立精准监管数据库,确保掌握情况
  (一)坚持“全面”标准,归集整合多维数据。通过归集整合市场监管部门准入登记、餐饮单位自主填报、消费者投诉举报、执法人员监督检查、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及互联网数据关联采集等6个渠道的信息,构建涵盖主体(经营主体,包含企业名称、信用代码等)、客体(围绕经营主体的相关内容,包含原料、设备设施等)和行为三大类别的数据体系。平台以主体名称为索引,实现各类信息与餐饮单位的精准匹配。具体而言,就是整合5类51项主体信息、3类61项客体信息,同时动态收录来自监管部门、餐饮单位和消费者的六大类行为信息,构建起完善全面的数据信息体系。
  (二)坚持“可用”标准,结构化处理全量数据。为提升监管效能,平台对餐饮单位信息实施细颗粒度拆解,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标准化分析格式,完成全量数据的结构化处理和标签化改造。目前,共建立23类特征标签体系,涵盖经营冷荤、承办婚宴、预付卡发放、冷链食品经营等维度,通过多角度分类构建餐饮单位全景特征画像,实现精准化监管。
  (三)坚持“准确”标准,设定数据采集和管理规则。优先将政府网站作为基准数据源。对于餐饮单位自主填报的数据,平台通过系统自动校验纠错和执法人员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质量。同时,将填报数据的准确性与餐饮单位信用评价挂钩,以信用约束机制督促其如实填报数据。
  (四)坚持“动态”标准,维持数据持续迭代更新。平台以用户体验为核心,通过优化服务流程与智能化管理为餐饮单位减负增效,持续提升用户黏性。同步上线的通知下发、任务派发、整改督导等功能模块,助力形成闭环管理机制,推动餐饮单位主动维护填报信息,实现数据动态更新与质量提升。

聚焦风险预警,设定量化评价模型,确保关注异常
  (一)实施健康指数综合预警。平台构建了一套科学完善的餐饮单位健康评价量化模型,基于多维数据从风险管控和信用建设两个层面实施动态评估。风险评价体系聚焦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五大领域,设置22项关键指标,包括证照时效性、经营稳定性、后厨功能区设置等潜在风险点,采用加权扣分制精准量化风险等级。信用评价体系涵盖履约能力、责任落实等四大维度,通过16项正向激励与负面惩戒相结合的指标(如行政处罚记录、荣誉资质等),实施动态分值管理机制:失信扣分按月递减、整改修复可获加分,形成“惩戒—修复—激励”的良性循环。最终,通过风险与信用评价的有机融合,生成综合健康指数,为餐饮单位提供持续改进的量化指引。该模型既提升了风险预警能力,又建立了信用修复通道,实现了监管效能提升与企业发展的动态平衡。
  (二)实施物联监测实时预警。依托高清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水质监测仪等智能物联设备,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网络,重点监测主体资质合规性、从业人员健康与行为、原料规范存储、后厨环境卫生、消毒设备使用及食品留样制度执行等核心领域15项精细化指标。平台采用智能预警机制,实时推送异常情况至经营单位,督促其限期整改;对逾期未整改事项,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介入处理。全区首个智慧监管示范后厨于2024年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食品安全监管正式迈入“物联感知+智能预警”的数字化新阶段,为提升餐饮安全治理效能提供了创新样板。
  (三)实施证照过期专项预警。平台通过实时采集餐饮单位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及从业人员健康证办理日期,对许可证和健康证过期问题实施弹窗预警和短信提醒。餐饮单位负责人与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可同步掌握相关风险信息。石景山区餐饮单位食品经营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问题实现动态清零。

探索无事不扰,推行新型监管模式,确保高效处置
  (一)上线自查任务功能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平台推动实现自查任务的线上全流程闭环管理,涵盖任务发起、对象筛选、临期催办和数据汇总四个环节。监管人员可自定义表单实现按需统计,通过系统标签精准筛选办理对象,确保任务精准触达,有效避免漏查和无效检查。平台支持自动催办提醒,执法人员可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督办,任务完成后可一键提取全量数据,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该模式推动现场检查向非现场检查转变,由机器替代人工完成文书记录、数据统计等事务性工作。目前,平台任务整体完成率达80%,其中“日管控”任务完成率超99%,显著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能。
  (二)监督检查问题自动转换生成整改任务。平台内置智能监督检查表清单,执法人员通过勾选问题类型、拍照取证即可快速完成检查记录,系统自动生成文书并支持一键打印。发现问题同步生成整改任务并推送至企业端,企业上传整改结果,完成“检查—整改—反馈”管理闭环,对未按时整改的自动触发执法程序,有效压实主体责任。
  (三)通过视频巡检模式提升监管效能。执法人员无须前往餐饮单位,通过移动端App即可与负责人实时视频连线完成非现场检查。相比传统现场检查,视频巡检模式既能显著提高监管效率,又能降低对餐饮单位正常经营的干扰。平台全程记录巡检过程,并对发现的问题即时截屏存证,自动生成整改任务,保证实现预期监管效果。

优化惠企服务,提升企业获得感,确保服务发展
  (一)打造智慧化服务通道,强化经营主体主导地位。平台创新推出两大便民服务:一是预约指导服务,支持餐饮主体在线预约执法人员上门指导;二是即时咨询服务,提供在线问答和一键通话双通道咨询方式。通过“数据多跑腿、人员少跑路”的服务模式,实现“执法服务精准达、企业办事零次跑”的服务升级。
  (二)打造实用型知识库体系,辅助经营主体决策。平台创新推出“法规随手查、风险早预防、视频随身看、问题随时讲、资料免费下”五大知识模块,集成政策法规、典型案例、教学视频、操作规范等优质资源23万余条,内容涵盖事前证照办理、事中经营规范、事后违法处置等全流程监管环节。知识库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既收录法律法规标准,又整合市场监管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解析,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呈现,便于从业人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
  (三)实施智能信息推送,助力经营主体风险防控。平台具备智能标签识别功能,支持执法人员精准推送工作指导、问题通报等政务信息。相关单位可通过移动端实时接收提醒。同时,依托智能分析算法,自动生成企业风险信用预警报告,为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化合规经营指引。
  石景山区将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深入挖掘食品相关数据价值,丰富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场景,“数智”赋能食品安全,锻铸监管“科技利刃”,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北京市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金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