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托起乡村发展新希望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6-05

|

  每当执法车驶过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沙港村的乡间小道,看着不远处的容居·沙港精品民宿,我总会想起三年前那位寻求帮助的肖女士,以及那次为营业执照变更而进行的特殊“破冰”。
  2022年夏天,我刚入职青浦区市场监管局金泽市场监管所不到一年,负责登记注册窗口业务。一个下午,我正在整理归档材料,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位女士走了进来。
  “您好,请问办理什么业务?”我将手头材料推到一边。
  “我想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女士问。
  这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正打算从营业执照开始讲解材料清单,这位女士却从文件袋里拿出了一份营业执照副本:“营业执照我们有的。”
  这让我有些意外——那是一份公司营业执照。按常规,公司业务应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仔细询问后,我才了解缘由:沙港村正依托市级土地整治项目打造新田园风光,这位女士姓肖。她和团队看中了村里的旧皮鞋厂,计划改造为乡间民宿。项目虽已立项,但在将原有营业执照迁移至实际经营地址时,却遇到了阻碍——长期以来,村里的餐饮业态由镇食安办发放小餐饮备案,肖女士无法提供带有餐饮服务经营范围的场所证明,导致营业执照变更无法完成。
  得知她的困境,我只能遗憾地告知:所里无法办理公司营业执照变更。即便想通过注册个体工商户来变通,根据《上海市经营主体住所登记管理办法》,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体工商户,对于无房产证的农村房屋,都需要属地街镇出具证明文件。我建议她可以先办理不带餐饮服务的营业执照迁址,再申请小餐饮备案,这样至少经营是合规的,也符合本地惯例。
  然而,这个方案并未让肖女士释怀,反而令她焦虑:“营业执照上没有餐饮服务,税务开票怎么办?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能不能通融一下?”她反复提出各种设想,寻求解决之道。
  正当局面胶着时,许所长的声音在门口响起:“怎么回事?”我赶紧汇报了前因后果。许所长听完,对肖女士说:“这不是你们一家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困难。从程序上讲,只要镇政府出具场所证明,问题就能解决。你们这是乡村振兴项目,我试着通过镇乡村振兴办来协调场所证明问题。有了证明,直接变更公司执照加上餐饮服务经营范围就行!”
  肖女士听后,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连声道谢后离开了。许所长转向我说:“小朱,对于经营主体提出的合理需求,我们要多动脑筋,想想能否借助现有政策叠加协调解决。基层工作,就是要多思考如何为他们纾困解难。”
  随后几天,许所长带领我们登记人员一起到金泽镇沙港村旧皮鞋厂走访,还多次前往镇政府沟通协调。通过反复做工作,镇政府同意开具场所证明。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后,肖女士兴奋地打来电话:镇政府已为其开具了营业执照变更场所证明!难题迎刃而解。“等我们民宿弄好了,一定要请你们来做客!”她热情地发出邀请。
  如今,这座由旧皮鞋厂改造而来的容居·沙港精品民宿,已被激活为一处兼具乡村自然美学和当代生活方式的田园综合体。民宿设计以原有皮鞋厂的布局为基底,在材料上延续了江南乡村建筑的白墙、灰瓦、坡屋顶,选用自然质朴的米白色涂料作为主基调,屋顶取材于当地的小青瓦。围墙的材料选用传统建筑中的夯土元素,呈现出一种粗粝又细腻的质感,荣获了2024年LIV酒店设计大奖。每当看到它,我就想起那次特殊的营业执照变更经历,它不仅是解决了一个企业难题,更是基层市场监管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次生动实践。面对经营主体的“急难愁盼”,主动向前一步,善用政策叠加,跨前协调沟通,往往就能在合规框架内“破冰”,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这不仅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更点燃了乡村发展的新希望。

□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管局 朱炜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