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6-13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有关工作的通知,对更新电梯选配的驱动主机、控制系统等重要部件安全性能指标作出明确规定,要求电梯制造单位切实落实生产主体责任,为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提供质量过硬、价格合理、售后优质的电梯产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住宅数量激增,电梯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垂直交通”工具。然而,部分老旧小区电梯因使用年限过长、维护不当,导致故障频发,甚至引发电梯困人等安全事故。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专项政策,通过财政补贴支持住宅电梯更新改造,并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这一举措不仅直击民生痛点,更以“小切口”推动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值得深入探讨。
此次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的新规围绕保障老百姓乘梯安全提出多方面要求,改变了过去电梯安全多依赖“事后抢修”的局面,推动治理关口前移。如,要求制造单位为更新电梯选配部件时,其安全性能指标不得低于现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关专项要求,超载运行试验时能够全过程无故障运行,确保具有足够的安全裕量和耐用性;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对住宅老旧电梯更新进行安装监督检验时,要严格执行《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等安全技术规范;有关部门引导产权人在住宅老旧电梯更新项目实施前,要提前协商确定电梯使用管理及维保单位等事项,强化责任落实,切实加强电梯使用安全管理。
从“有梯坐”到“坐好梯”,一部电梯的升级,丈量的是民生保障的进步。国补政策以财政杠杆撬动安全升级,其价值不仅在于消除硬件隐患,更在于构建“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生态。要让好政策更好落地,笔者认为,仍需破解三重矛盾:一是资金效率问题,将国补审批流程予以简化,尝试引入预拨付机制,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有序参与;二是技术适配性问题,在既有住宅井道尺寸不一的情况下,需避免“一刀切”标准,可推广模块化改造方案,适应不同建筑条件,同时也能加快改装进度,提高工作效率;三是长效运维问题,在压实各方责任的同时,防止“重更新轻管理”,可考虑将电梯维保质量纳入社区考核,推广已在部分地区探索的电梯“保险+服务”模式,为电梯质量安全加上“防护网”。
未来,随着政策细化与技术创新,相信我国城市的“垂直交通”必将更加安全、智能、包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一道风景线。
□冉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