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6-18
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市场监管部门聚焦企业创新发展痛点,立足优化营商环境核心需求,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新模式,创新构建“快速授权—转化运用—协同保护”服务体系,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从分散化、碎片化向集约化、系统化转型,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截至2025年4月,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连续21个月居山东省前列。
构建专利预审“高速通道”提升创新成果授权效率
专利快速获得授权,是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前提。德州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机制创新与流程优化,构建了“精准挖掘—前瞻布局—快速预审”全流程服务机制,大幅缩短专利授权周期,实现创新源头与预审资源的精准匹配。
精准挖掘,前置服务激发创造活力。该局与企业共建“专利预审员实践基地”,组织预审员“全天候”驻企服务,精准对接创新需求,提供专业指导。全市共有27家企事业单位挂牌成立专利预审员实践基地,其中,18家单位成功挖掘高价值发明专利申请162件,104件获得国家授权。
导航布局,引领产业创新发展方向。该局依托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医药等重点产业链,系统开展专利导航分析。通过发布产业报告、构建专题数据库、绘制导航图谱,为企业提供从专利布局到产业发展的全方位指引。截至目前,累计完成22项导航项目,实现全市标志性制造业产业链专利导航“全覆盖”,帮助企业在产业竞争中抢占技术制高点。
预审提速,机制创新压缩授权周期。该局建立“企业—代理机构—保护中心”三方协同工作机制,组建跨领域预审服务专班,为企业提供从技术交底书撰写到专利布局的全流程指导。针对企业核心技术集群申请需求,创新推出“优先审查+集中审理”批量预审模式,优化预审内部“互检—质检”流程。目前,全市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常规22个月大幅压缩至两三个月,最快仅21个工作日获得授权。
创新专利转化“定制服务”破解供需对接难题
专利转化是实现产业升级和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德州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政策引领与模式创新,破解专利供需对接难题,推动专利成果高效转化。
政策引领,构建转化生态“德州模式”。该局加强横向部门联动,联合科技、工信等部门出台《德州市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计划》,为专利转化提供政策保障;纵向深化市县联动,搭建校企精准对接平台。2024年11月,该局成功举办“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山东德州专利转化运用对接会”,有效激活区域专利转化活力。
专利入池,推动资源“链上”高效流转。该局聚焦重点产业链核心专利资源,依托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重点产业专利池,分类吸收符合产业需求的专利“入池”,通过内部交叉许可等方式,降低许可交易与技术推广成本,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升产业链韧性与整体竞争力。
“专利菜单”定制,精准匹配需求。针对专利产业化“供需错位”难题,该局联合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所、齐鲁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筛选500余项优质专利形成“定制化专利菜单”,通过定向许可协议模式面向区域发布。依托“企业点单、院校接单、政府搭台”机制,显著提升专利产业化效率。
完善协同保护“多元网络”筑牢创新权益防线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德州市市场监管局构建“点线面”协同保护网络,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点”上深耕,建立知识产权服务官长效机制。该局建立630家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企业名录,选派优秀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一对一”为企业宣讲知识产权政策、解答咨询、指导优化知识产权布局、开展侵权纠纷风险预警和维权应对。2024年,通过该项措施解决企业诉求100余个。
“线”上贯通,打造快速维权“一站式”平台。该局深入推进国家级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建设,发挥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县快速维权中心的协同保护作用,打造公检法、新闻出版、仲裁、海关等多部门“一站式”工作站点,通过部门间高效协同,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降低企业维权成本,提升纠纷处理效率。
“面”上协同,发挥跨区域保护协作作用。该局牵头成立环渤海7地市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加入42地市“益企维”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建立起区域间知识产权工作会商、信息共享、执法协作等保护机制,推动跨区域案件快速办理,力争实现区域内企业“维权不出市”,异地案件审理“零距离”。
从创新成果“快速预审”到专利价值“高效转化”,再到产权权益“坚实守护”,德州市市场监管局创新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形成全流程服务闭环,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观松 崔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