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健全信用修复机制优化营商环境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6-19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紧紧抓住市场监管总局信用修复试点省份契机,按照“依法依规、宽严相济、分级分类、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原则,以健全完善信用修复机制为基础,以增强经营主体诚实守信意识为重点,以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为抓手,积极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制度建设,构建信用修复常态机制
  制度机制一体搭建。以“监管为民”为出发点,印发《深化信用修复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制定15项具体措施,细化工作职责、建立协调机制、拓展修复渠道、完善修复指南、优化修复流程、精简受理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创新便民措施。印发《关于做好线上信用修复工作的通知》,积极引导信用修复“线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实现“网上办、零见面”。
  畅通修复两个渠道。搭建线上线下信用修复双通道,推动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建立线下“一窗受理、一次办成”工作机制。当事人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陕西)及陕西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信用修复专栏,随时在电脑、手机端提交申请,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流程管理四日办结。2024年至今,全省已修复行政处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息共11.72万户,信用修复平均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让违法失信当事人充分体会信用监管的力度、信用惩戒的强度和信用重塑的温度。

强化协同联动,优化信用修复便捷服务
  修复标准一律公开。制定信用修复工作指引,综合考量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行政处罚等不同违法失信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采用差异化的信用修复标准、期限和程序,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陕西)、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官网等权威渠道公开可修复范围、受理条件、办理流程、所需材料、办理时限、申请方式,着力推进工作标准化,扩大公众知晓度。
  修复咨询一线应答。梳理政策规定、修复方式、修复程序等当事人关注的主要内容,编制信用修复常见问题解答手册。依托12315平台热线及各市县区信用修复咨询电话,及时受理、规范解答信用修复工作咨询,开展信用修复政策解读、答疑、解惑,实现信用修复咨询“足不出户、及时接听、细致解答”。
  修复协同一次办成。充分发挥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协同联动机制作用,与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共同落实“前端精准触达、中端两网联办、末端结果互认”的全流程协调联动机制,实现信用修复“同步办”、修复结果共享互认。经营主体只需一次申请,即可同时完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陕西)和信用中国(陕西)两个系统的信用修复。

创新工作方式,深化信用修复改革举措
  智慧填报一键申请。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工具,探索构建线上信用修复申请智慧填报功能,根据不同失信情形,自动生成相应的信用修复申请书、守信承诺书等申请材料。当事人通过短信验证法定代表人手机号码,实现信用修复“一键申请”、系统“智能核验”、快速审核办结。对同一违法失信情形的多条失信信息,实现“一件申请,多项修复”。
  探索实施“三书同达”。指导榆林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三书同达”试点,在行政处罚决定书正文后增加最短公示期限、修复路径等内容,实现处罚决定和修复政策一次告知。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推动全省各地各部门对经营主体作出行政处罚、“列异”“列严”等决定时,同步送达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合规建设提示书,提醒告知当事人修复信用目标可期、条件可达、渠道可知。
  积极开展“免申即享”。2024年,对因“列异”届满3年被“列严”且已改正的896家企业,通过数据自动检验,由系统自动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今年将对因逾期年报被“列异”并已补报年报的86.6万户经营主体,符合“首违不罚”条件的,无需当事人申请、无需列入部门审核,由系统自动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实现免申修复。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