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一条物流信息,牵出制售假茶大案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6-20

  从一楼楼梯拐角进入宿舍区,现场被大量纸箱挤占,几名女员工正在往纸箱中分装茶叶,另一名工人则在忙碌地粘贴物流单,现场杂乱无序……这是记者在执法记录仪中看到的影像。
  今年3月以来,河南省信阳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的春茶市场整治专项行动,凭借一条异常的物流信息顺藤摸瓜,成功破获一起横跨千里的假冒信阳毛尖制售大案,查获假冒信阳毛尖近490公斤,打掉一条“外地茶贴标变名茶”的黑色产业链。
  4月1日上午,信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接到群众举报,称北环路某公寓宿舍区有人在制售假冒信阳毛尖。执法人员迅速赶往现场。
  “起初,现场人员极不配合,以‘负责人不在’‘个人隐私’为由,拒不配合调查,但一个从四川雅安发来的物流包裹引起我们的注意。经查询,运输方是四川当地的一家物流公司,在信阳并无接驳站。”执法人员姬超耀说。
  这一异常引起执法人员的警觉。经过不断询问,负责人承认该批茶叶系在四川用与信阳毛尖相同的工艺进行炒制,在信阳分包后通过网络销往全国。经查,涉案金额超37万元。
  “专项整治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信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四级高级主办李勇说,“行动中,我们重点聚焦外地茶冒充信阳毛尖等突出违法行为,对全市开展拉网式排查和滚动式检查。截至目前,共查处违法案件16件。”
  案件查办后,信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迅速启动联动机制,联合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召开会商座谈会,围绕典型案例、执法难点及跨领域协作需求,构建“信息互通、线索互移、执法互助”的多部门联动办案机制。截至目前,已开展联合行动5次,有力促进案件的查办。
  “从物流追踪到协同办案,我们实现对假冒伪劣行为的精准狙击。”信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钱世子表示,将持续运用大数据监测、跨区域协查等手段,向违法行为亮剑,守护好信阳毛尖这块金字招牌。

□本报记者 杨会玲 通讯员 王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