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 

富川非遗“蝴蝶歌”唱响瑶乡食安新乐章

发布时间:2025-06-24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八桂食安”志愿服务队创新构建“非遗文化+食安科普”融合模式,将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蝴蝶歌”民族艺术形式与食品安全现代治理需求结合,打造食品安全共治体系,实现文化传承与社会治理双向赋能。

健康旋律:传唱“蝴蝶歌”食安新曲

志愿服务队联合瑶族民间歌手,将食品安全规范操作要点和消费提示等科普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词,融入非遗“蝴蝶歌”优美曲调中,通过“旋律记忆+知识植入”增加食安知识传播黏性。在瑶族盘王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中,在热闹的歌圩舞台上,身着传统服饰的志愿者化身“食安歌者”,将“生熟分开”“聚餐留样”等知识传递给群众,构建起“政府引导—非遗传承带动—群众参与”共治链条,让食品安全知识深入人心,成为瑶乡群众生活中的“健康旋律”。

双语科普:消除食品安全宣传盲区

针对部分瑶乡群众普通话交流不畅和农村信息接收习惯不同等特征,志愿服务队培养20名“瑶汉双语”宣传员,深入广场、集市和村寨开展“方言课堂”,用瑶语讲解食品选购、储存等实用知识,辅以图文手册双语场景精准触达,以文化认同为纽带确保科普全覆盖,真正打通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最后一公里”。

聚焦重点:筑牢农村聚餐安全防线

针对瑶乡农村集体聚餐频繁特点,建立“节庆聚餐报备+志愿者驻点”机制,在瑶族盘王节、“六月六”尝新节、“惯节”等民俗节庆聚餐高峰期,志愿服务队走进村寨,向厨师和村民发放科普宣传手册,结合真实案例讲解食材处理、卫生防护等关键环节,指导有条件的村寨建设聚餐宴席专用厨房,瑶乡村民食品安全意识显著提升,聚餐规范操作蔚然成风。

据悉,目前,富川瑶族自治县共组织建立“八桂食安”志愿服务队伍12支,通过“蝴蝶歌”非遗文化赋能食品安全创新宣传模式,富川城乡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率大幅提升,农村聚餐规范率显著提高,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治理”良好氛围。

□沈秀媛 刘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