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 

从一起压力容器案件谈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能力提升

发布时间:2025-06-24

一、案情介绍

江苏省常熟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依法对辖区内A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发现A公司厂房顶楼一台设备正在使用中,设备上压力表显示压力为0.3MPa,该设备无铭牌标识。经询问A公司负责人得知,上述设备为A公司基建时安装的一段无缝钢管,在无缝钢管上开孔后接入管道,外侧均用铁皮包裹,上述设备主要用于宿舍热水及维持生产车间环境要求,A公司认为上述设备就是一段无缝钢管开孔后再使用并不认为上述设备存在问题。

检查发现这个线索后,执法人员犯了难,首先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定义的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根据现场检查情况,上述设备具有分汽包的作用,但设备无具体参数仅有压力表显示压力为0.3MPa无法进行准确判断,但上述设备如是压力容器,A公司则涉及使用未取得许可生产的特种设备。

其次,A公司并不认为上述设备属于特种设备,上述设备有用于宿舍热水及维持生产车间环境要求的作用,A公司并不情愿停用,一旦停用将会影响企业生产。

针对上述情况执法人员向企业阐明了如使用未取得许可生产的特种设备的相关危害,责令企业立即停止使用,同时联系检验人员再次对设备进行现场查看。经测量,该分汽包长度为1700mm,直径为219mm,经计算容积约为0.060m³。该设备本体上安装有压力表,量程:0-1.6MPa,1.6级,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压力表显示为0.3MPa。上述分汽包的工作压力大于0.1MPa,内径大于150mm,容积超过30L,符合压力容器定义,属于特种设备。当事人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常熟市市场监管局对A公司进行了相应处罚。

二、案后思考

通过查办上述特种设备案件,暴露出特种设备监管与特种设备使用上的一些问题:

第一,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人员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还有待加强。基层特种设备监管人员大多不是专业出身,对于特种设备的原理和相关领域的知识了解十分有限,在开展现场监管工作时对于特种设备不明显的技术隐患难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故而部分特种设备监管人员对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检查更多地会集中到设备是否检验、登记,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是否有证,是否制定了规范的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培训记录是否齐全,设备档案是否建立齐全,是否按规定制定应急专项预案及实施应急演练等方面,而很少会花更多的精力去深入检查设备的外观状况和运行情况,造成一些特种设备使用的违法行为无法及时发现。

第二,部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意识薄弱,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比较松懈。一是部分企业对特种设备概念模糊,不完全清楚哪些设备为特种设备,以及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这些都为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二是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大多数单位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应承担的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导致特种设备未登记、未定期检验、临界报废以及存在严重隐患的特种设备依然运行。三是未建立特种设备事故应急专项预案及针对性的事故应急演练,在突发性的特种设备事故面前束手无策。

三、对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的相关建议

(一)提升一线监察能力。进一步提高特种设备监管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监管特种设备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来说,特种设备专业性较强,拥有高素质的监管队伍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举足轻重,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监管队伍对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至关重要。一方面要重业务知识培训,分层次、有重点地抓好监管人员的培训,使监管人员熟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另一方面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现场教学,列举分析工作中的隐患事例、典型事故、防范技能,帮助监管人员掌握专业知识,提升监管能力。在日常检查中努力做到对企业擅自改造修理的特种设备早发现,早处理。

(二)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建立并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至关重要。要重视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只有企业自身重视特种设备的使用,才能够在安全层面形成保障。

(三)提升隐患防治能力。坚持风险隐患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原则,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红线”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底线”思维。要不断增强企业和全社会的安全意识。鉴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数量之多,特种设备的危险性之大,一处细小的安全隐患均有引发安全事故的可能。特种设备安全仅靠基层监管部门去推动难以维系,在监管部门推动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更要引导企业自觉主动履行主体责任,并发动全社会参与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中去。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化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特种设备安全的关注和支持,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进而推动特种设备监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它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监管一线执法人员,必须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找准定位、明确职责,不断创新新形势下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工作的方式,并以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开展好监管执法工作,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为经济发展、一方平安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江苏省常熟市市场监管局 盖广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