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6-24
近年来,重庆市合川区持续构建“两主四特”现代产业发展体系,重点打造火锅食材全产业链。获批重庆火锅食材产业园后,全区链条企业蓬勃发展,食品类生产企业达362家。产业持续壮大的同时,食品生产领域的职业索赔投诉举报大幅增长,严重影响食品生产企业正常经营。结合火锅食材产业发展的区域特点,合川区市场监管局深耕食品生产领域,精准普法,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建章立制 夯实基础
明确责任。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制定《重庆市合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法治市场监管建设方案》,结合区火锅食材产业热点,明确食品生产领域精准普法工作开展重点和各科所责任清单。
完善政策。全面梳理百项涉企政策措施,精准出台17项具体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围绕企业信用修复、强化监督执纪等6个优化营商环境主题,逐一研判、大胆实践,出台《重庆市合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优化营商环境三十条措施》。其中,聚焦食品生产企业重点关注的职业索赔领域,在第二十五条明确“帮助企业科学合规应对职业恶意索赔,解答日常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难题,为企业合法经营、规避风险出谋划策,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科所联动。为有效提升执法人员食品领域理论水平、强化法治思维,建立《行政执法普法技能提升轮训制度》,明确要求各科所多名执法人员参与轮岗和普法工作。结合“微宣讲、走基层”活动,在30个镇街开展现场普法和调研,就肉类食品监管、生产领域职业索赔应对、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等热点难点问题现场交流互动,解决问题。
用情帮扶 精准普法
一线走访。2021年,合川区市场监管局启动结对走访企业活动,每名局领导结对走访区内重点食品生产企业12家至13家,到生产一线宣传相关政策,听取企业学法用法需求,“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难纾困。
找准症结。通过线上大数据分析和线下走访调研,及时掌握食品生产企业阶段性存在的问题和诉求,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如,重庆市曾巧食品有限公司是火锅食材亿级企业,2024年,该局通过全国12315平台大数据分析,发现该公司新的产品包装标识标签被多次投诉举报。法定代表人曾巧反映,近年开发新产品类型较多,需要大量产品包装袋。包装袋通常需5万个起印,若出现产品包装标示不符合要求等问题,在不能修改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报废,造成大量浪费;加之需重新对产品包装进行制版订购,召回已销售产品等,企业对职业索赔往往选择赔偿了事。合川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分析问题,找准症结,“一企一策”提供法治指导。
用情帮扶。合川区市场监管局针对曾巧食品有限公司存在的缺乏法律专业人员、对法律规定不了解等问题,开展法律培训,对《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问答版逐项解读,分享食品生产包装被行政处罚相关案例。在该局指导下,公司积极改正存在问题,科学应对职业索赔,对不合理诉求绝不妥协。该局还建立对接帮扶机制,由消保科、食品科等业务科室定期对该公司新开发产品包装图样审核把关,从法律角度给出修改建议,帮助企业提前规避风险。
联动共识 合力普法
统一共识。合川区市场监管局对接区公安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一事一议”。积极联系区工商联、区民营经济协会,行政、司法、协会、经营主体多方合力应对职业索赔。
合力普法。依托区工商联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素养提升实施行动,通过“以案说法、同学共进”的方式,举办食品生产领域精准普法讲座。联合工业园区管委会等食品生产企业集中区域管理方,以食品生产领域违法案例为切入点,剖析典型案例,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食品生产企业增强主体责任意识。
转化成果。联合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职业索赔问题形成《亟待规范重庆市食品生产领域职业索赔》等多篇社情民意报告,借助区政协、区委统战部力量上报,持续为食品生产领域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截至目前,该局联合相关部门,针对食品生产企业密切关注的应对职业索赔、标签标识、广告宣传等领域,组织开展精准普法36场次,一对一普法840余次。累计走访、上门服务67次,审核合同129份,排查消除食品生产法律法规执行方面隐患107个,出具指导建议书89份,帮助企业减轻经济负担1410余万元,助力食品生产行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合川区市场监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