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6-25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古镇的标配,历史厚重,景致如画。有着千年历史文脉的浙江绍兴安昌古镇,意料中如此这般,且别具一格。
步入景区,中心广场上巨大电子屏播放着安昌文旅宣传片,循环往复。一条编织有“2025·安昌”字样的大红蛇年荧光灯带杵在花坛里,煞是显眼。古街两旁一排排灯杆上的一串串大红灯笼摇曳在春风里,整齐划一。还有田野里、河堤上甚至村前屋后的遍地金黄,花开正盛。水乡古镇一派祥和喜气,春光明媚。
老街口,一块“安昌镇”的石碑与一座“安昌古镇”牌坊,温文尔雅,气势恢宏,一前一后。接着便是为纪念明代哲学大家王阳明曾在此讲学而命名的两座石拱廊桥,古朴典雅,廊轩相连,一东一西,展示其淳朴的古镇风貌和厚实的文化积淀。
一条东西走向的杭甬运河穿镇而过,北岸为商市老街,古老店铺,传统作坊,比肩继踵,开市至今已五百三十多年,仍旧繁华喧闹。南岸为居家民宅,粉墙黛瓦,古风古韵,坐落有致,小桥流水石板路,依然悠闲静谧。两岸由高桥、福禄桥、万安桥、如意桥等十七座形态各异的石桥相连,街河依偎,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之美誉。城隍殿、师爷馆、民俗风情馆、穗康钱庄、中国银行旧址、石雕馆、宣卷馆、安康寺等一众景点,星罗棋布在一河两岸。河面上,桥洞里,一只只乌篷小船载着八方游客,晃晃悠悠,任意穿梭,鲁迅先生笔下的越地乡土风情移步可见。
安康寺氤氲中静坐在寺桥南岸,“楼观倚长霄,登攀及霁朝”,任时光从檐角滴落,将石板沁出苔痕。据《嘉泰会稽志》载,安康寺建于后唐长兴元年,至今已千年。金刹梵宇,道风蔚盛,晨钟暮鼓,环境清幽,是学佛静修、栖心养性之佳所。
绍兴人杰地灵,名人辈出,尤为明清时期地方官署中,绍兴籍幕僚众多,聘请的主管刑名、钱谷、文牍等事务的佐理人员也大多是绍兴同乡。他们虽身无官职,却非官而官,博学多才,睿智精明,逐渐形成了“绍兴师爷”独特的文化景象。立足安昌师爷馆,一壶酒,万卷书,宦海沉浮任漂流的绍兴师爷们宛然在目,栩栩如生。
酱货文化是安昌的美食特色,安昌人喜爱用酱油浸泡腌制食物,以求增色保鲜。酱鸭、酱肠、酱排骨、酱腊肉,透着深邃而诱人的琥珀色,外表覆盖着一层油光透亮的光泽,仿佛岁月沉淀下的精华,既古朴又极具诱惑力。酱货们或簸箕盛装,临街摆放;或系上麻绳,沿河而挂,成为古镇的一道亮丽飘香的风景。“仁昌酱园”里大缸一排排,肚大腰圆,阵容宏阔,整齐摆放在工坊的大院里,晒着太阳,酱香四溢。承载千年酒韵,慢品岁月悠长。“会稽山”“古越龙山”等名牌绍兴花雕酒,享誉中外,老街的店铺里随处可见。还有扯白糖、孔乙己茴香豆,让人垂涎。
阳春时节走安昌,让人陶醉的何止是古镇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更有古镇人当下生活的安逸环境和殷昌小康,这也是我对安昌古镇的初始印象和对安昌二字的肤浅诠释。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 叶 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