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新闻 > 

成都发布租车消费提示

发布时间:2025-07-02

6月30日,针对暑期租车高峰,结合近期行业投诉热点,四川省成都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联合成都市汽车租赁协会发布六大租车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消费乱象,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选择正规渠道,确保交易透明

随着线上租车平台普及,特别提醒消费者通过官方平台完成全流程交易,包括询价、签约、支付等环节,避免因线下交易脱离平台监管导致的额外收费风险。支付时务必核对收款方名称与合同企业一致,警惕向个人账户转账。市汽车租赁协会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接到的投诉中,35%涉及线下交易纠纷,正规渠道能有效降低维权成本。

查验双资质,警惕“马甲公司”

消费者租车前应核查企业营业执照及《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服务备案表》,可通过成都市交通运输局官网查询正规备案企业名单。特别注意注册年限短、频繁变更法人的企业,此类经营主体存在风险。数据显示,近一年新注册租赁企业投诉量同比上升 60%,资质查验是规避风险的重要前提。

细审合同条款,关注手写内容

针对“低价陷阱”“阴阳合同”等纠纷高发点,提示强调签订合同时需重点关注违约条款、费用构成、车损责任等核心内容。对于线下补签的合同或手写补充条款,必须经企业盖章及双方签字确认,避免模糊表述导致的责任纠纷。消委会法律顾问指出,格式合同中的手写修改具有同等效力,但必须完备签署手续。

车辆验查留痕,争议规范处理

交接车时应对车身划痕、凹陷等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关注车门、保险杠等易损部位,建议通过拍照、录像留存证据。车辆使用中发生损伤,应依据合同约定选择正规维修企业,并协商确定维修赔偿方案,避免私下交易导致的责任扩大风险。行业协会建议建立验车清单双签字制度,从源头明确车况责任。

警惕低价诱惑,识别消费陷阱

针对“0 元租车”“超低价攻略”等虚假宣传行为,提示消费者此类信息多为引流手段,后续可能通过“跨城费”“保险升级”等变相加价,更有不法分子故意制造车损实施敲诈。今年第二季度,因低价诱导产生的投诉量环比增长45%,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比价,拒绝明显低于市场均价的服务。

纠纷多元化解,依法理性维权

若遭遇合同纠纷或欺诈行为,消费者可收集交易记录、沟通记录等证据,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投诉,或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可通过民事诉讼维权。成都市消委会透露,2024年以来联合多部门处理租车投诉217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超80万元,形成“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司法救济”的立体维权网络。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 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