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7-02
本报讯 (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蒋丽娟)“要严格按照工作部署,用9个月时间全力肃清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切实解决老乡们的揪心事!”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蒋以宏近来反复说的话。
自今年4月起,该局印发全市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剑指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严打“三无”、山寨、过期劣质食品。截至目前,已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4380家次,排查线上线下违法线索509条,责令整改163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66件。
专项整治行动中,执法人员深入农村食品生产车间、经营店铺、仓库冷库,对农村地区无证生产经营、超范围生产经营,以及制售“三无”食品、“山寨”食品、商标侵权食品、劣质过期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实施严查严打,做到发现一起、整治一起、规范一起,坚决抵制农村食品“害群之马”。
“老板,这瓶酱油过期了,还有几包零食也快到期了,不注意就很容易把过期商品卖给乡里乡亲!”全州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检查一家杂货铺时发现过期食品,当场出具责令整改通知书,手把手教店主设置临期食品专柜,让店主安心、消费者放心。
为提高乡亲们对假冒伪劣食品的“免疫力”,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还强化宣传引导,设计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海报等12种宣传产品,走村入户普及食品安全和法律法规知识,手把手教乡亲们辨识假货,引导大家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食品。
“嬢嬢,给小朋友买零食要看清楚食品包装袋上的标签哦。”在阳朔县市场监管局科普宣传展台前,执法人员拿起一包饼干指着食品包装袋上的标签说:“瞧!这个‘粤力粤’就是在仿冒奥利奥品牌,购买时可得认准牌子了。”
执法人员耐心细致地讲解吸引了乡亲们围拢倾听,小朋友们也好奇地踮起脚边看边听。“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就是要从娃娃抓起!”桂林市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员介绍道,为提升宣传引导质效,该局还进一步畅通12315、12345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传播优势,鼓励大家举报身边的“问题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