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7-02
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市场监管局坚持“监管为民、服务有感”理念,在全省首创轻微违法快速处理中心,创新打造“零跑腿、高效结、暖心办”快速处理机制,以“数字化+规范化”双引擎驱动,用“数据多跑路”推动“企业零跑腿”,以“执法高效率”保障“市场优秩序”,切实将优化营商环境的承诺转化为企业可感可及的便利。
体系构建“零跑腿”:掌上赋能,服务前置
精准化清单划定柔性边界。深入分析执法数据,聚焦“违法频次高、危害程度低、整改见效快”特点,精准锁定食品标签瑕疵、未明码标价、以次充好等20类共137项高频轻微违法行为,形成动态适用清单。配套出台《轻微违法快速处理指导意见》,明确“不罚、轻罚、快处”的裁量规则和适用条件,确保执法尺度统一、企业预期稳定。
智能化平台打造掌上闭环。自主研发“微案e办”掌上执法模块,嵌入江西省行政执法办案系统,实现案件办理全流程线上流转、闭环管理。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通过手机端即可完成信息录入等系列操作。系统内置法律条款智能匹配引擎,确保处罚依据精确无误,文书生成准确率100%,将复杂的法律程序浓缩于“掌中方寸”。
协同化机制破除层级壁垒。构建“监管发现(区局)+执法协同(大队)+线上快审(中心)”三级联动模式。依托“掌中提交—电子取证—快速审批—高效办结”流程,打通市区两级监管与执法信息堵点,案件信息直传快速处理中心在线审核,审批周期压缩90%以上。执法人员送服务上门,企业全程无须跑腿,通过指尖操作即可完成整改承诺、罚款缴纳等事项,真正实现“零跑腿、掌上办、快结案、优服务”。
流程再造“高效结”:极简急速,释放效能
推行“极简流程”现场办结。对符合清单条件的轻微违法案件,启用“微案e办”快速处理程序。取证、告知、企业提交材料(身份证明、整改照片等)、签署申请书及电子处罚决定书等环节均在线上高效完成,案件平均现场处置时间压缩至2小时。
实现“急速审批”线上提速。电子证据和案件信息通过系统直传轻微违法快速处理中心,工作人员在线集中快速审核。案件处理周期从改革前的平均30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7个工作日以内,不予处罚案件处理周期也显著缩短,推动执法资源聚焦大案要案和重点领域监管。
落实“无事不扰”精准减负。根据5月20日至6月12日执法数据统计显示,轻微违法快速处理中心高效消化占基层执法负荷约42%的轻微违法案件,在17个工作日内办理79件,实现案件“繁简分流、快慢分道”,有效破解“大案积压、小案缠身”困境,提升整体监管效能与精准度。
效能提升“暖心办”:温度彰显,成本锐降
“减免罚”红利直达企业。严格落实“轻微免罚、过罚相当”原则,通过“微案e办”系统高效落实减免罚政策。系统自5月20日上线运行以来,为企业减免罚没款达45万元,处理轻违不罚9件,不予立案28件。
“降成本”成效量化可感。改革实现企业制度性时间成本和合规成本大幅下降。单案企业往返次数从改革前的5至7次降为0次,处理周期从3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内,企业合规成本降低约90%。
“促合规”指导贯穿始终。执法人员在掌上办案过程中,同步提供现场整改指导和合规建议,办案附带指导率达100%。对办结案件进行一对一跟踪,对需要深度指导的企业提供后续支持,帮助其完善内控机制,让执法过程成为普法和提升企业合规水平的过程。
九江市“零跑腿、高效结、暖心办”轻微违法快速处理机制,以20类高频轻微违法行为为“小切口”,通过智慧赋能驱动流程再造,有效破解传统执法“程序空转”难题,实现掌上办结率、合规指导率、跟踪服务率三个100%,让企业享受到更智慧、更高效、更有温度的市场监管服务。
□本报记者 李 元 通讯员 田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