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7-07
本报讯 (记者 孔国俊 通讯员 陆彦利 陈 惠)“老板,您来看一下,这款产品成分标注和备案信息对不上。”7月4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一家美容店内,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小周拿起货架上一款包装精美的进口面膜,指着标签上的一处关键信息对店主李女士说。
听闻产品有“问题”,李女士连忙凑上前,面露疑惑地看着小周手中的面膜。“您看,用这个App输入产品名称或批准文号,所有备案信息、成分表都一目了然。”小周边将手机屏幕转向李女士,边示范着操作步骤。
“以前进货光看有没有标签,还真没这么仔细查过。多亏有你们现场教学,以后进货时我一定先核查清楚。”李女士一边道谢,一边麻利地将“问题”面膜撤下货架。
连日来,桂林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化身“细节侦探”,深入化妆品专卖店、母婴店、美容美发机构等经营场所,围绕产品合法性、标签标识、进货查验、台账管理和产品质量等5大关键点,对全市化妆品经营环节展开“体检”。
“本次行动主要采取‘进一次门、办多件事’综合监管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实现‘监管效能做加法,企业负担做减法’。”桂林市市场监管局化妆品安全监管科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市已检查化妆品经营单位911家,立案查处60件,抽取化妆品93批次,检出不合格样品3批次。
“守护化妆品安全就是守护民生‘美丽’底线。我们既要当好消费者权益的‘守门人’,严查违法行为,又要做好行业健康发展‘护航员’,实施精准帮扶。”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体检式监管、服务型执法”理念,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