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7-09
本报讯 6月26日,浙江省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浙江)正式上线全省首个信用信息修复AI助手(以下简称修复助手),可向全市经营主体提供信用修复到期提醒、可修复信息检测诊断、修复申请智能生成、证明材料合规性预审、修复进度自动反馈等服务,帮助经营主体足不出户完成信用修复。
信用信息修复是指信用主体为积极改善自身信用状况,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义务后,向有关单位或机构申请移除或终止公示失信信息的活动。如信用得不到及时修复,将对经营主体招标投标、融资信贷、资质认定等造成负面影响。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宁波市市场监管部门累计修复经营主体违法失信信息6.01万条,同比增长30.5%。
“按照传统模式,经营主体申请信用修复,根据失信情形不同需提供申请书、承诺书、罚没款缴纳证明、主动消除社会危害和不良后果证明、已年报证明、能重新取得联系的场地证明等多项书面材料,法定办结时限为受理后15个工作日,准备材料多、耗时长。”宁波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依托AI技术,修复助手能对经营主体信用记录进行全方位智能“体检”,整合经营主体公示在各类平台的失信信息,形成失信信息“全景画像”,并按信息类别、可修复条件和信息产生源头等,综合生成信用信息可修复名单、已到期解禁名单和暂不可修复名单,实现经营主体失信信息全量可查、原因可溯、进程可控、修复可期。
针对信用修复材料种类多、标准不一等难题,修复助手生成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名单、行政处罚等3类67项修复申请模板清单,以及4项容缺受理事项清单。经营主体点击“一键修复”即可读取年报记录、罚没款缴纳记录等信息,并自动生成《信用修复申请书》和《守信承诺书》,无须另行提交。对须经营主体主动提交的材料,修复助手也可进行智能预检,降低材料审核驳回率。
此前一月,宁波市市场监管部门在海曙区、鄞州区两地试点运行修复助手。“我们有一条行政处罚信息想修复,以为程序和材料会很复杂,没想到在修复助手的指引下,动动鼠标就完成了全部操作,真是太方便了。”海曙区某服饰公司经办人杨女士说。据统计,试点期间,两地经营主体信用修复申请审核一次通过率达100%,相比未使用时提升25%,修复条件核验准确率达100%,信用修复申请办结时限缩短80%以上。
此外,考虑到经营主体信用修复个性化需求,修复助手还提供批量修复、容缺修复、预约修复、免审即享等服务,并进一步拓展至前后端,对临近最短修复期限(6个月)的经营主体提前进行短信提醒,对已在系统完成修复的经营主体按需开展第三方信息查询平台申诉指导。同时,向相关部门及8718、“海信服”等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输出修复助手标准化服务包。
“修复助手的上线应用,是市场监管部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改革举措,不仅有助于构建‘监测—诊断—合规—提升’的全链条信用赋能体系,也有助于推动经营主体从‘被动合规’向‘主动增信’转变。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修复助手功能,简化信用修复步骤,压缩修复办结时限,助力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宁波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管处相关负责人说。
□沈慈波 葛舟婷 徐 君
编 后
当AI技术与信用修复深度融合,宁波市市场监管局的创新实践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生动注解。传统信用修复模式中,材料繁杂、时限冗长曾让经营主体倍感困扰,而AI助手以“智能体检”“一键修复”等功能,精准破解因材料不合规导致的审核驳回痛点,让信用修复流程更顺畅,构建起从监测到提升的全链条信用赋能体系。这种智能交互模式,既提高了监管部门的服务效率,更以技术创新重塑社会信用生态。当信用修复成为激活企业活力的“加速键”,释放的不仅是经营主体活力,更是社会信用体系向法治化、规范化迈进的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