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质量铸就信用 信用撬动资本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7-10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信用是金融的通行证。两者的深度融合,催生了“质量融资增信”这一创新金融机制,正深刻改变实体经济的融资生态。2024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系统提出“质量融资增信”概念。2025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帮扶中小微企业的通知》,进一步强化政策力度。两份文件共同构建了以质量要素为根基、以信用转化为路径、以资本活水为落点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新范式。

核心逻辑:打通“质量—信用—资本”转化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
  增信制度是指以担保、保险、信用衍生工具、结构化金融产品或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行业自律规范文件明确的其他有效形式,为提升融资主体债务信用等级、增强债务履约保障水平、提高融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帮助债权人分散、转移信用风险的一种专业性金融服务安排。
  质量融资增信的本质在于构建“质量—信用—资本”的价值转化通道,其核心理念可概括为:
  质量即资产。突破传统抵押物限制,将企业的质量能力、质量荣誉、质量基础等“软实力”转化为可评估、可融资的信用资产。
  信用即资本。通过科学评价体系,使企业的质量信用成为获取金融资源的通行证,降低融资门槛。
  增信即赋能。以金融手段激励企业加大质量投入力度,形成“质量提升—信用增强—融资便利—再投入提升”的良性循环。
  质量融资增信政策明确了五大核心质量要素作为增信依据:
  质量信用要素。质量信誉评价、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记录等。
  质量管理要素。先进质量管理模式、首席质量官制度、政府质量奖(国家/省级)。
  质量品牌要素。品牌价值、市场美誉度(如“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
  质量基础要素。计量检测能力、标准话语权、认证认可证书(如ISO9001)。
  质量创新要素。技术专利、质量攻关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如“专精特新”认证)。
  内蒙古自治区将“企业标准领跑者”“蒙字标认证”、政府质量奖等20项指标纳入增信清单,并依据企业获得荣誉的级别(如中国质量奖、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自治区主席质量奖),承担重要标准化工作、起草关键标准等,设定3000万元、2000万元、1000万元三档贷款额度上限。沉睡的资质证书正成为撬动资金的杠杆。

机制落地:四轮驱动信用价值实现
  质量信用的价值实现,依赖于金融系统对质量要素的有效识别、评估和应用。该政策通过四大机制构建闭环:
  一是信息共享机制,打破“数据孤岛”。
  各地积极探索适合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共享制度,将企业名单及质量融资增信要素信息共享给有关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大数据功能,建立健全与金融机构的信息共享通道及相应工作机制,便于金融机构及时查询企业信用信息,降低信息收集成本。鼓励将质量融资增信要素信息纳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浙江省搭建统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归集54个省级部门3.6亿条企业信用数据(含256项核心指标)。企业在线授权后,银行可实时生成包含质量信用的“企业全景画像”。宁波得力集团凭借海关AEO认证、“品字标”认证等,通过平台向宁波银行申请,1小时内获批300万元纯信用贷款用于绿色改造。
  二是信用评价机制,重构风控模型。
  金融机构根据市场监管等部门提供的企业名单和质量融资增信要素信息,积极对接企业融资需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提供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深入挖掘和利用质量融资增信要素信息,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将其纳入信贷评价和风险管理模型,提高金融机构质量融资增信评价能力。鼓励经中国人民银行备案的征信机构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参与数据共享、数据治理、评价结果建议和完善金融机构内部风控模型等工作。
  北京市丰台区有关部门联合北京银行推出标准化质量增信产品,构建“质量信用、品牌、创新、管理、基础”五维模型。政府质量考核结果(连续4年A级)直接转化为融资信用。首批24家质量标杆企业(如依文服饰)获1.2亿元授信。
  三是服务优化机制,提升资本可得性。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结合质量融资增信要素,开发相关产品和服务,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和服务便利程度。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等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开展信贷流程再造和业务创新,提高金融需求响应及审批办理速度,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多样的质量融资增信服务。
  安徽省绩溪县融合知识产权质押与质量评价,提供“一企一策”服务。高新技术企业正兴生物医药科技获3000万元综合授信,质押效率提升50%。
  广东省惠东县以核心专利、质量认证为增信核心,打造“粤质贷”品牌,显著惠及轻资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广顺安新能源获600万元信用贷投入电池升级,年产值增长超30%。
  四是政策协同机制,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
  支持地方政府将质量融资增信业务纳入政府性融资担保范围,推动设立针对质量融资增信业务的专项担保基金,将质量奖励有关资金用于质量融资增信贷款贴息,推动股权、基金、债券等金融政策工具组合发力,开展质量融资增信相关标准研制。促进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纳入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区、镇)活动,更好服务企业做强做大、产业建圈强链,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福建省晋江市建立“质量信用+金融信用”映射机制。市场监管部门筛选企业,银行批量授信。七彩狐服装、爱乡亲食品等8家特色产业企业获得超9亿元总授信,审批周期缩短70%,推动产业集群升级。
  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首创行业专属质量增信模型。汽车零部件商五洋工贸(拥有IATF 16949认证但缺抵押物),通过“IATF 16949增信模式”获批1000万元纯信用贷用于智能化改造,产能提升30%。政府担保、贴息、专项基金等协同发力,精准滴灌。

政策深化:从“点状创新”到“生态重构”
  2025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帮扶中小微企业的通知》在顶层设计上实现了三大突破:
  政策协同升级。强化省级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协调作用,加快制定地方措施,打通全链条,惠及优质企业尤其中小微企业。
  资金闭环管理。引导企业将增信资金用于质量管理改进、设备更新、技改、品牌建设等质量提升活动,加强集成式、跟踪式质量帮扶,确保资金转化为质量实效。
  工具组合发力。创新举措,引导股权、基金、债券等金融工具组合支持质量信誉企业,拓展融资方式和渠道。制定实施质量融资增信相关标准,提升规范性和操作性。
  随着政策持续深化,质量融资增信将从“点状创新”走向“生态重构”。那些坚守质量长跑的企业,终将在金融市场的坐标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位置。

成效与展望:质量信用时代的金融变革
  一年间,质量融资增信从政策文本成长为金融新生态。北京一家科技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颇具代表性:“质量信用成了企业的融资通行证。”
  更深远的价值在于引导企业行为——各地主动申报质量奖企业数量大幅攀升,形成“质量提升—信用增值—融资便利”的飞轮效应。
  当一批科技企业凭借质量奖牌换得研发资金,当小微企业因一张认证证书获得首笔贷款——质量融资增信已不仅是金融工具,而是中国制造向“质”而行的新引擎。这便是质量时代金融变革的注脚:以信用丈量价值,让质量铸就资本。
  质量融资增信的本质,是将质量竞争力转化为金融话语权。当成都的五洋工贸用质量管理认证换来千万贷款,当赣州科技企业凭“专精特新”招牌获得资本加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企业的重生,更是一种新经济逻辑的崛起:质量创造信用,信用动员资本,资本反哺质量。这场静悄悄的金融革命,终将让“质量强国”四字,铭刻在中国经济的基因深处。

□本报记者 王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