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发布时间:2025-07-10
去年以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聚焦聚力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服务提质、监管增效、改革攻坚,健全完善以助企“知信、守信、用信、增信”为目标的全链条全领域信用监管服务机制,为全省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打造“信用+”服务品牌,争当信用体系建设“排头兵”
以深化各专业领域与信用监管深度融合为突破口,创新开展“信用+”服务,锻造经营主体全生命周期成长服务链。
谋深抓实信用工程。顺应浙江省经营主体已突破1000万户的新形势,传承实施“千万经营主体信用工程”,着力健全数据归集共享、信用信息公示、信用评价评估、信用分类管理、信用奖惩联动、信用修复重塑六个体系,在市场监管领域率先实施“信用+”创新发展、小微帮扶、监管减负、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发展、放心消费六大行动,加快构建统一性、高标准、现代化的经营主体信用体系。
统筹推进信用合规共治。探索信用建设融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全面质量管理的路径、方法,构建“1+N”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框架,会同省质科院研制形成通用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规范指引,指导仙居等地发布行业信用管理标准并推动企业导入应用,通过行业规范、企业示范等方式,推动企业强化产品质量、合同合规等重点环节的信用管理。
迭代深化信用分类管理。探索“精准监管”智能体应用,推动食品生产、外卖商家等市场监管专业领域建立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机制,32个省级部门68个信用风险模型接入省“互联网+监管”平台,全省“双随机+信用”应用率达99.8%。
拓展信用评价应用场景,甘当高质量发展“助推器”
从归集、评价、应用三方面入手,探索构建科学有效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
做实数据归集。迭代优化“浙江企业在线”平台,打通浙江政务服务网、“互联网+监管”“浙企信用在线”等涉企业务系统,实时归集经营主体登记注册、许可备案、监督检查、处罚办案、创新奖励等各节点数据,精准绘制经营主体画像。
做优评价标准。推动构建“1+X”统分结合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企业信用趋势研判,及时发现企业潜在风险点,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指导杭州、嘉兴等地结合当地特色产业或行业需要,研制专业性信用评价指标,形成重点行业领域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推动经营主体信用状况综合评价社会化应用。
做强应用场景。深化政银合作,迭代升级“浙江小微增信服务平台”,构建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体系,畅通“信息换信用、信用变融资、融资促发展”路径,积极推动相关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小微贷”“守信贷”“质量贷”等特色金融产品。2024年,为3.7万户个体工商户发放信用贷款250亿元,有效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提升信用监管服务能力,勇当优化营商环境“主力军”
坚持“暖企服务”与“依法监管”并重,强化日常信用监管工具应用,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
深化企业年报改革。持续推进市场监管领域企业年报“多报合一”改革,累计精简填报项170项。实施大型连锁企业集中年报“微改革”,为全省17万户连锁企业节省年报时间逾8万小时,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提升年报质量。
强化集成高效监管。聚焦多头检查、随意检查等顽瘴痼疾,牵头推进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专项行动,创新实施随机抽查事项负面清单管理,全省以双随机方式开展的检查户次占比达88.9%。跨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率达55.5%,减少重复上门检查39.8万户次。
优化信用修复服务。推进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通过推行电子印章调用、文书在线送达等便利化服务,完善个体工商户信用修复“免申即享”机制,推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浙江)与“信用浙江”、浙江政务服务网等平台的信用修复结果互认共享。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章一文